(即封)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诗句:

  •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
  • 田文曰:“可。”
  • 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
  • 文曰:“不如子。”
  • 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
  • 文曰:“不如子。”
  • 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
  • 文曰:“不如子。”
  • 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
  • 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

译文:

孙子武者,齐国人。以兵法在吴王阖庐面前出现。阖庐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已经全部读过了,可以让我试试用兵吗?”孙子回答说:“可以。”阖庐说:“可以试给妇女们看看吗?”孙子说:“可以。”于是,阖庐拿出宫中的美女百八十人,让孙子分为两队,让两位宠爱的姬妾各为队长,都命令她们手持长戟。然后告诉她们:“你们知道心里、左手和右手背是什么位置吗?”夫人回答道:“知道。”孙子说:“向前看,就知道心在哪里;向左看,就知道左手在哪里;向右看,就知道右手在哪里;向后看,就知道背在哪里。如果不明白就再重复一遍。”然后再次发令,夫人大笑。孙子说:“号令不清,指挥不明,将帅有责任;既已明确却执行得不好,是士兵的责任。既然已经明白,却不如命令的规定,这是官员的职责。”于是就想要斩杀左右队长。

司马迁通过《孙子吴起列传》详细记述了孙武“吴宫教战”,孙膑以兵法“围魏救赵”、马陵道与庞涓智斗,以及吴起在魏、楚两国一展军事才能,使之富国强兵的事迹。

赏析:

本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吴起和田文三人的故事。文章首先通过对话形式介绍了孙武在吴王阖庐面前使用兵法的场景,展示了他的军事智慧和指挥能力。接着描述了吴起在魏国和楚国的政治斗争中的表现,他不仅在军事上有所建树,还在政治和外交方面展现了自己的才能。最后,通过田文与吴起的对话,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权力争夺和政治局势的看法及态度。

通过对三位人物的描写,作者不仅展现了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的成就,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的心理状态。其中,孙武和吴起的故事尤为突出,他们的经历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才智和勇气,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