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诗句:

  1.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2.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

译文:

  1. 楚悼王一直听说吴起的贤能,等到他来到楚国后,便任用他为国相。他制定法令明确公正,撤销一些不急需的官职,废除与王室疏远的人,以此养育那些勇敢的士兵。他致力于增强军队的实力,击败那些主张纵横家理论的人。因此,楚国向南平定了百越地区;向北兼并了陈、蔡两国,抵御住了韩国和魏国的进犯;向西攻打秦国。诸侯各国都害怕楚国的强大。所以楚国的显贵家族都想加害于吴起。等到楚悼王去世后,因为权位之争,宗室和大臣发动叛乱攻击吴起,吴起逃跑躲进了楚怀王的灵柩之中才得以藏身。那些攻击吴起的人趁机向他射箭刺杀,最终也误伤了悼王。悼王去世后,太子继位,于是命令尹下令将射伤吴起且还射中了悼王尸体的人全部诛杀。因为这件事而遭杀害或株连的家族多达七十余户。
  2. 太史公(司马迁)说:在世俗看来的战争中,人们都只谈论孙子十三篇以及吴起的军事著作,这些都是世人广泛熟知的。所以我在这里不对此进行评论,而是讨论一下他所施行的政策和措施。

注释:

  1. 楚悼王: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君,对人才非常看重。
  2. 相楚:担任楚国的丞相。
  3. 明法审令:制定法律严谨公正,执行法令严肃认真。
  4. 捐:放弃。
  5. 养:养育。
  6. 要:追求,致力。
  7. 强兵:强大国家的军队力量。
  8. 驰说之言从横者:主张纵横学说的人。
  9. 百越:古代南方的民族,这里泛指南方地区。
  10. 北并陈蔡:向北统一了陈国和蔡国。
  11. 三晋:即韩国、赵国和魏国,这里代指这三个国家。
  12. 西伐秦:向西攻打秦国。
  13. 宗室大臣:指楚国的贵族成员和大臣们。
  14. 夷:消灭。
  15. 坐:因为,由于。
  16. 形势不如德:认为政治上的谋略和才能比得上道德上的修养更重要。
  17. 庞涓:战国时期魏国的名将,曾与吴起争夺兵权。
  18. 行之于楚:在楚国实行自己的政策。
  19. 刻暴少恩:残酷暴虐,缺乏恩惠。
  20. 悲夫!:感叹词,表示悲痛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