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茂有孙曰甘罗。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彊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彊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诗句:甘罗者,甘茂孙也。
译文:甘罗是甘茂的孙子。
注释:甘罗,即甘茂的儿子甘罗。
诗句: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译文:甘茂去世后,甘罗只有12岁,开始侍奉秦国宰相吕不韦。
注释:甘茂去世后,甘罗开始跟随吕不韦,学习政治事务。
诗句: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译文:秦始皇命令刚成君蔡泽前往燕国,三年后燕王喜让太子丹进入秦国做人质。
注释:刚成君蔡泽被派往燕国,与燕王进行谈判,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诗句: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彊也。
译文:张唐对文信侯说:“我曾为秦昭王攻打赵国,赵国怨恨我,说:‘得到张唐的人可以给我一百里土地。’现在去燕国必须要经过赵国,我无法前去。”文信侯不高兴,没有其他办法了。
注释:张唐曾为秦昭王攻打赵国,但赵国对他有所怨恨。
诗句: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
译文:甘罗问文信侯:“您为什么不那么高兴呢?”
注释:甘罗质疑文信侯为何不高兴。
诗句: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彊也。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
译文:文信侯不高兴,没有其他办法了。甘罗说:“大项橐七岁时就拜孔子为师。我现在12岁了,您可以试着让我试试,为什么要这么严厉地斥责我呢?”于是甘罗去见张唐说:“你的功劳和武安君相比谁更厉害?”
注释:大项囊七岁时就成为孔子的学生,显示了他的智慧。
诗句:张唐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译文:张唐回答说:“应侯在秦朝的工作中,和文信侯哪个更专权?”
注释:应侯指的是应侯李斯,他在秦国的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诗句:张唐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译文:张唐回答说:“应侯在秦国中的工作不及文信侯专权。”甘罗问:“你明明知道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权吗?”
注释:甘罗挑战张唐,要他承认事实。
诗句: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译文:张唐回答说:“我知道。”甘罗问:“应侯想要攻击赵地,武安君却反对他,结果在离咸阳七里的地方被杀死。现在文信侯主动请求你去燕国做丞相但他不愿意去,我不知道你在哪里死了呢?”
注释:应侯(李斯)计划攻打赵国,但由于武安君(范雎)的反对,最终在离咸阳7里的地方被杀。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战国时期秦国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以及个人在其中的角色和影响力。诗中使用了很多典故和寓言,如“项囊”、“武安君”等,来比喻人物的性格和历史事件。甘罗的聪明机智、张唐的犹豫不决以及文信侯的犹豫不决都生动体现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个人命运的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