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燕王复以乐毅子乐间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复通燕,燕、赵以为客卿。乐毅卒于赵。

乐间居燕三十余年,燕王喜用其相栗腹之计,欲攻赵,而问昌国君乐间。乐间曰:“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燕王不听,遂伐赵。赵使廉颇击之,大破栗腹之军于鄗,禽栗腹、乐乘。乐乘者,乐间之宗也。于是乐间奔赵,赵遂围燕。燕重割地以与赵和,赵乃解而去。

燕王恨不用乐间,乐间既在赵,乃遗乐间书曰:“纣之时,箕子不用,犯谏不怠,以冀其听;商容不达,身祇辱焉,以冀其变。及民志不入,狱囚自出,然后二子退隐。故纣负桀暴之累,二子不失忠圣之名。何者?其忧患之尽矣。今寡人虽愚,不若纣之暴也;燕民虽乱,不若殷民之甚也。室有语,不相尽,以告邻里。二者,寡人不为君取也。”

译文:
于是燕王复用乐毅的儿子、乐间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继续通燕,燕、赵都以为客卿。乐毅卒于赵。
乐间居住在燕三十余年,燕王喜采用其相栗腹之计,欲攻赵,但问昌国君乐间。乐间说:“赵是四战之国,其民习于战争,伐之不可。”燕王不听,便伐赵。赵派廉颇击之,大破栗腹之军于鄗,擒获栗腹、乐乘。乐乘,即乐间之宗。于是乐间奔赵,赵遂围燕。燕割地重与赵和解,赵乃解兵离去。
燕王恨不用乐间,乐间既在赵,便遗乐间书曰:“纣之时,箕子不用,犯谏不怠,以冀其听;商容不达,身祇辱焉,以冀其变。及民志不入,狱囚自出,然后二子退隐。故纣负桀暴之累,二子不失忠圣之名。何者?其忧患之尽矣。今寡人虽愚,不若纣之暴也;燕民虽乱,不若殷民之甚也。室有语,不相尽,以告邻里。二者,寡人不为君取也。”

注释:

  • 《史记·七十列传·乐毅列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史记》中记载的篇章。
  • 燕王复(fu):重新任命或启用某人。
  • 乐毅子乐间:乐毅的儿子乐间。
  • 昌国君乐间:封位“昌国君”的乐间。
  • 赵:战国时期赵国。
  • 廉颇:战国时期的赵国将领。
  • 箕子:商朝末年被商纣王囚禁的贵族,后来成为周朝的开国功臣之一。
  • 商容:商朝末年的一位贤臣,因不愿顺从商纣王而被纣王囚禁。
  • 纣:商朝末代君主帝辛的名字。
  • 桀暴:指商纣王暴虐无道。
  • 燕民:指生活在燕国的人民。
  • 殷:古代地名,这里泛指殷朝,也指殷商,指商纣王所在的商朝。
  • 狱囚:监狱中的囚犯。

赏析:
《史记·七十列传·乐毅列传》是一篇记录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历史人物乐毅的传记,记述了乐毅作为燕国将军的生平事迹和他在战争中的功绩。文章通过对乐毅一生的叙述,突出了他忠诚、勇敢、智慧的品质,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坚定立场。同时,文中还体现了作者司马迁对于忠诚、勇气与智慧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