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经商)。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同褥)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同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同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译文: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的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几次到乡下南昌亭长的家中寄食,过了几个月,亭长的妻子对他心生厌恶,让他自己做饭。韩信到的时候,亭长的妻子不给他准备饭菜。韩信知道亭长妻子的意思后非常生气,最终离开了那里。
韩信曾在城下钓鱼,有一个老妇漂洗东西时见到韩信饿了,便给了他食物,并漂洗了数十天。韩信很高兴,对老妇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您。”老妇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自己谋生,我可怜你这样的年轻人才给你吃的饭菜,怎么指望我给你回报呢?”
有一次,淮阴城中有个少年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大了,喜欢佩带刀剑,但内心胆怯罢了。”许多人侮辱他说:“如果韩信真敢自杀就杀了我们;不敢的话,就从我们的裤裆下爬出去。”于是韩信仔细看了看他们,俯身爬过每个人的裤裆,在地上趴着。全城的人都嘲笑韩信,觉得他很胆小懦弱。
后来项梁渡过淮河,韩信拿着剑跟随着他,住在他的部下,没有得到什么名分。项梁战败之后,韩信又归属项羽,项羽任命他为郎中。但是韩信多次向项羽提出建议,项羽都不予采纳。汉王进入四川的时候,韩信逃回了楚国,没有得到什么名分,只是被任命为连敖。因为犯法应当斩首,他的同伙十三个人都已经被杀,轮到韩信的时候,他抬头看见了滕公,说:“大王不想统一天下吗?为什么斩杀勇敢的人!”滕公认为他的话很奇特,认为他的外表很英俊,于是释放了他没有杀他。韩信与他谈话感到很愉快,于是告诉汉王,汉王授任他为治粟都尉。汉王并没有特别看重他。
《淮阴侯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传,出自《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本传记载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一生的事迹。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无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 史记原文带拼音及翻译,【史记】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七十列传,淮阴侯列传,史记,七十列传·淮阴侯列传。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