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是岁,元狩四年也。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诗句:
- 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是岁,元狩四年也。
-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译文:
在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遣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共同出击匈奴。李广多次请求随军出征。然而,由于担心他的年纪较大,汉武帝没有答应他的请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后,汉武帝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任命他为前将军。
在这次战役中,李广跟随大将军卫青一起出击匈奴。当队伍到达边境后,卫青捕获了匈奴单于的住处,于是决定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去攻打单于。同时,他命令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的军队合并,选择东道出兵。东道虽然道路迂回遥远,而且军队行军时水源和草地稀少,行进缓慢。但是李广主动请缨,他表示:“我是前将军,现在大将军却将我调到东道来,而且我从小就与匈奴作战,现在终于有机会直接对抗匈奴单于,我愿意率先冲入战场,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
卫青也私下接受了皇帝的命令,考虑到李广年纪较大,多次出征未能取得胜利,担心他不能胜任战斗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卫青才调整了军队的部署,将李广安排在东道前线。但李广得知这一情况后,坚决要求返回原指挥部继续指挥作战。虽然汉武帝不同意,但卫青还是命令长史将一封紧急书信交给李广所在的营地,并告诉他要尽快前往指挥部汇报情况。李广没有感谢卫青就迅速起身准备出发,心中充满了不满和愤怒。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叙述李广参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的汉武帝大规模反击匈奴的行动,反映了李广的英勇和忠诚。尽管汉武帝出于对李广年龄及战绩的担忧而有所保留,但李广依然坚持请战,表现出他的英勇无畏和对国家责任的深刻理解。诗中也体现了将领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微妙的心理变化,以及战场上的紧张氛围和危机四伏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