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
南越王尉佗,真定郡人,姓赵氏。秦朝统一天下时,他已控制了南方的地域,包括桂林、南海和象郡。以下是对该文的逐句释义:
- 原文: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
- 译文: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郡的人,姓赵。
- 注释:
- 南越王: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统治者称号,即赵佗在岭南建立的南越国的统治地位。
- 真定:地名,今中国河北省正定县一带,古代是赵国的一部分。
- 姓氏:中国古代社会重视家族姓氏,赵是常见的姓氏之一。
- 赏析:
- 本段文字简洁地介绍了尉佗的籍贯与民族背景,为后文介绍其历史贡献和统治方式打下基础。
- 原文:
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
- 译文:
秦朝统一了天下。它平定了杨越,设置了桂林、南海和象郡,用被流放的民众作为这些地方的居民,与当地越族居民共同生活了十三年之久。
- 译文:
秦朝统一了天下。它平定了杨越,设置了桂林、南海和象郡,用被流放的民众作为这些地方的居民,与当地越族居民共同生活了十三年之久。
- 注释:
- 杨越:古地名,位于今广东东部及广西北部地区。
- 桂林、南海、象郡:这是秦朝时期设置的三个郡,分别位于今天的广西桂林、广东南海和越南北部地区。
- 谪徙民:意为因罪被贬至边远地区的民众,此处指被流放到边疆居住或劳作的民众。
- 赏析:
- 这部分描述秦朝对南方的开发和管理,以及其对当地民族的影响。
- 原文:
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
- 译文:
尉佗(名)成为南海龙川县的县官。到了秦二世的时候,南海郡太守病重将要去世,召集龙川县的县官赵佗说:“我听说陈胜等人起事叛乱,秦国政治非常糟糕,天下百姓困苦不堪,项羽、刘邦、陈胜、吴广等各地的州郡都纷纷举兵,争夺天下,中原大乱,不知如何是好,一些有才德的人背叛了秦朝自立为王。南海地处偏僻遥远,我怕盗贼的军队侵犯到这里,我要发兵断绝新道(通往岭南的道路),自己做好防备工作,等待诸侯变化(诸侯可能响应起义),这时我身体非常虚弱。况且番禺(今广东广州)背靠着高山险岭,扼守着南海,东西方向几千里,有很多中原的人民帮助他,这里是一块可以称王的地方,可以建都立国。郡中的长官不值得与他们商议大事,所以召集赵佗来告诉他这件事。”于是赵佗接受尉佗的命令,掌管南海郡事务。
- 译文:
尉佗(名)成为南海龙川县的县官。到了秦二世的时候,南海郡太守病重将要去世,召集龙川县的县官赵佗说:“我听说陈胜等人起事叛乱,秦国政治非常糟糕,天下百姓困苦不堪,项羽、刘邦、陈胜、吴盛等各地的州郡都纷纷举兵,争夺天下,中原大乱,不知如何是好,一些有才德的人背叛了秦朝自立为王。南海地处偏僻遥远,我怕盗贼的军队侵犯到这里,我要发兵断绝新道(通往岭南的道路),自己做好防备工作,等待诸侯变化(诸侯可能响应起义),这时我身体非常虚弱。况且番禺(今广东广州)背靠着高山险岭,扼守着南海,东西方向几千里,有很多中原的人民帮助他,这里是一块可以称王的地方,可以建都立国。郡中的长官不值得与他们商议大事,所以召集赵佗来告诉他这件事。”于是赵佗接受尉佗的命令,掌管南海郡事务。
- 注释:
- 龙川:今广东河源市龙川县。
- 南海尉、南海:指秦朝时期的南海郡郡守和南海郡治所,均位于今广东珠江三角洲南部。
- 番禺:今广东广州市番禺区,位于广州南面,靠近珠江入海口。
- 赏析:
- 这段文字描绘了尉佗从一名普通官吏到掌握一郡政权的过程,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同时反映了秦末社会的动荡及其对南方地区的影响。
《史记·南越列传》通过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尉佗的历史功绩及其在汉朝初年的政治作用和影响,体现了司马迁对于民族统一和边疆安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