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光乎,苍梧何不乎。
苍梧多腐粟,无益诸军粮。
诸军游荡子,早行多悲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诗的原文如下:
东光
东光乎,苍梧何不乎。
苍梧多腐粟,无益诸军粮。
诸军游荡子,早行多悲伤。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第一句:“东光乎,苍梧何不乎。”
- 注释:东光(dōng guāng),即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指日出之地。苍梧(cāng wú),古代地名,这里可能是指一个遥远的、不知名的土地或地方。为什么不乎(为什么不呢/为什么不是呢)表达了一种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可能是对某种情况或结果的质疑或不满。
- 赏析:这一句表达了一种对远方未知土地的好奇和对现状的不满,可能是对过去某个地方的回忆或对未来的期待。
- 第二句:“苍梧多腐粟,无益诸军粮。”
- 注释:苍梧(cāng wú),古代地名,这里可能是指一个遥远的、不知名的土地或地方。腐粟(fǔ sù),腐烂的谷物,这里用来比喻那些在苍梧地区无法食用的粮食。诸军粮(各种军队的粮食),这里指的是军队所需的粮食。
- 赏析:这一句表达了对苍梧地区所产粮食质量的不满,认为这些粮食对于军队来说是无用的,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 第三句:“诸军游荡子,早行多悲伤。”
- 注释:诸军(各支军队),游荡子(漫游的人),这里指的是士兵们在军队中无所事事,没有固定的目标或任务。早行(早晨出行),多悲伤(常常感到悲伤)。
- 赏析:这一句描绘了士兵们在军中无所事事、缺乏目标的状态,以及他们因为这种状态而经常感到的悲伤和无助。
这首诗通过提问和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某地的好奇、对当地食物的不满以及对士兵们生活的关注和同情。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体现了唐代诗人张籍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