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陵何美美,下津风以寒。
问客从何来,言从水中央。
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木兰为君棹,黄金错其间。
沧海之雀赤翅鸿,白雁随。
山林乍开乍合,曾不知日月明。
醴泉之水,光泽何蔚蔚。
芝为车,龙为马,览遨游,四海外。
甘露初二年,芝生铜池中,仙人下来饮,延寿千万岁。
上陵
上陵何美美,下津风以寒。
问客从何来,言从水中央。
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木兰为君棹,黄金错其间。
沧海之雀赤翅鸿,白雁随。
山林乍开乍合,曾不知日月明。
醴泉之水,光泽何蔚蔚。
芝为车,龙为马,览遨游,四海外。
甘露初二年,芝生铜池中,仙人下来饮,延寿千万岁。
译文:
在山上的陵墓何其美丽,山下的江流却带来寒意。
询问客人是从何处而来,他回答是从水中的仙岛。
桂木制成的船,用青丝编成的筏子,木兰做成的桨,黄金镶嵌其中。
沧海中有红色的大鸟和白色的大雁。
山林时而分开时而合并,我竟不知道太阳月亮的光芒。
醴泉的水,光泽多么灿烂。
灵芝做的车子,龙做的马,我畅游四方,四海外都是我的领域。
甘露二年的开始,灵芝长在铜池中,神仙们降临下来喝这甘泉,能够延年益寿千万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山陵之美、自然之奇以及仙境之乐的诗篇。诗人通过对山陵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首两句“上陵何美美,下津风以寒”描绘了山陵的壮丽景色,山陵之美让人赞叹不已。然而,山下江流带来的寒冷却让这份美好显得更加凄凉。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感慨。
第三句“问客从何来,言从水中央”揭示了诗人与客人之间的对话。他们一同探寻着山陵之美,而客人的回答更是让诗人感到惊喜:“你来自水中央的仙境!”这一回答不仅让山陵更加神秘莫测,也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
第四句“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木兰为君棹,黄金错其间”则是对山陵美景的具体描绘。桂树、青丝、木兰等元素都代表着仙境中的神奇之物,它们被用来制作船只和桨,使得整艘船熠熠生辉。这不仅展示了山陵的美丽,也体现了诗人对仙境中事物的珍视和向往。
第五句“沧海之雀赤翅鸿,白雁随”则是对自然生态的描绘。大海中的雀儿和鸿鹄,以及白雁的出现,都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第六句“山林乍开乍合,曾不知日月明”则进一步强调了山陵之美的独特之处。山林的变化无常,时而开放时而闭合,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仙境。然而,在这仙境之中,太阳和月亮的光芒却依然明亮照耀。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第七至八句“醴泉之水,光泽何蔚蔚;芝为车,龙为马;览遨游,四海外”则是对山陵附近自然环境的描绘。醴泉的水清澈见底,芝草制成车辆,龙形的骏马奔腾不息。诗人在这里畅游四方,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这不仅展示了山陵附近的自然环境,也体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最后两句“甘露初二年,芝生铜池中;仙人下来饮,延寿千万岁”则是对未来的美好祝愿。甘露之年到来之际,芝草长在铜池中,神仙们降临下来享用这甘美的泉水。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获得仙人的青睐并延年益寿千万岁。这不仅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