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汉王自临晋渡河。魏王豹降,将兵从。下河内,虏殷王卬,置河内郡。至修武,陈平亡楚来降。汉王与语,说之,使参乘,监诸将。南渡平阴津,至洛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曰:“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故曰:‘明其为贼,敌乃可服。’项羽为无道,放杀其主,天下之贼也。夫仁不以勇,义不以力,三军之众为之素服,以告之诸侯,为此东伐,四海之内莫不仰德。此三王之举也。”汉王曰:“善。非夫子无所闻。”于是汉王为义帝发丧,袒而大哭,哀临三日。发使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兵皆缟素。悉发关中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诗句释义
1 三月,汉王自临晋渡河。 - 在农历三月(春季),汉高祖刘邦从临晋渡过黄河。
- 关键词:三月、汉王
- 魏王豹降,将兵从。 - 魏国的国王魏王豹投降,并跟随汉高祖刘邦一同行动。
- 关键词:魏王豹、降、将兵从
- 下河内,虏殷王卬,置河内郡。 - 进入河内郡,俘获了殷王司马卬,并在该地设置了河内郡。
- 关键词:下河内、虏殷王卬、置河内郡
- 至修武,陈平亡楚来降。 - 到达修武时,陈平和从楚国逃亡过来的其他谋士投降。
- 关键词:修武、陈平亡楚来降
- 汉王与语,说之,使参乘,监诸将。 - 汉高祖和陈平交谈后,认为他很合自己的心意,让他作为副手,负责监督将领们的行为。
- 关键词:汉王与语、说之、参乘、监诸将
- 南渡平阴津,至洛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曰:“…” - 汉高祖继续向南渡过平阴津,到达洛阳,受到当地官员董公的劝说。
- 关键词:南渡平阴津、至洛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曰
- “明其为贼,敌乃可服。” - “要明确对方是贼人,敌人才能被征服。”
- 关键词:贼、敌乃可服、明其为贼
- 项羽为无道,放杀其主,天下之贼也。 - 项羽行为邪恶,杀害了自己的君主,是天下的恶贼。
- 关键词:项羽、无道、放杀其主、天下之贼
- 夫仁不以勇,义不以力,三军之众为之素服,以告之诸侯,为此东伐,四海之内莫不仰德。 - 如果只是用武力和勇气,而没有仁义,三军的战士都会穿上白色的衣服表示哀悼,以此向天下诸侯表明自己是为了正义而来讨伐项羽的,这样四海之内的人都会敬仰你的德行。
- 关键词:夫仁不以勇,义不以力,三军之众为之素服,以告之诸侯,为此东伐,四海之内莫不仰德。
- 于是汉王为义帝发丧,袒而大哭,哀临三日。 - 因此,汉高祖为义帝举行了葬礼,脱去上衣痛哭,悲痛哀悼了他三天。
- 关键词:发丧、袒而大哭、哀临三日
- 发使告诸侯曰:“…”。 - 他派出使者告知各诸侯国:“现在天下共同立义帝为天子,我们北面侍奉他。但项羽背叛义帝,把他杀死于江南,这是最大的逆行无道。寡人亲自为他发丧,全军缟素(即全穿白衣)。我准备全部征发关中的军队,收集三河的士兵,然后顺长江、汉水南下,希望跟各位诸侯一起攻打杀死义帝的项羽。”
- 关键词:发使、告诸侯曰、北侍奉、发丧、缟素(即全穿白衣)、尽发关中、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跟诸侯一起击杀项羽
译文
汉高祖刘邦在三月渡过黄河。魏国的国王魏王豹投降,并跟随刘邦一同行动。随后刘邦进入了河内郡,俘虏了殷王司马卬并在那里建立了河内郡。接着刘邦到达修武时,陈平和从楚国逃亡过来的其他谋士投降。之后,汉高祖和陈平交谈后,认为他很合自己的心意,让他作为副手,负责监督将领们的行为。随后,刘邦向南渡过平阴津,抵达洛阳。当地官员董公劝阻刘邦说:“项羽行事无道,杀了自己的主子,是个恶贼,天下的人都应当憎恨他。如果您只是用武力和勇气去对付他,而不注重仁义,那么三军的将士都会披上白色的衣物来表示哀悼,并向天下诸侯宣告您为了正义而来讨伐他。这样一来,天下的人都会敬仰您的德行。”刘邦听从了董公的话。随后刘邦为义帝举行了葬礼,脱去上衣痛哭,悲痛哀悼了他三天。最后他派遣使者通知各诸侯国:“现在我们天下都一致拥戴义帝为皇帝,我们北面侍奉他。但项羽却背叛义帝,把他杀死于江南,这是最大的逆行无道。我现在亲自为他发丧,全军缟素(即全穿白衣)。我准备全部征发关中的军队,收集三河的士兵,然后顺长江、汉水南下,希望跟各位诸侯一起攻打杀死义帝的项羽。”
赏析
这首诗是《汉书·高帝纪上》的一部分,记录了汉高祖刘邦从三月渡过黄河到平定各地的战争过程以及他在取得胜利后的一系列举措。诗中描绘了汉高祖刘邦在战争中的形象及其策略和心理活动,体现了他的仁德、勇猛和坚定的决心。同时,通过董公的劝谏和建议,也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于政治道德的重视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