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四月,诸侯罢戏下,各就国。羽使卒三万人从汉王,楚子、诸侯人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张良辞归韩,汉王送至褒中,因说汉王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亦视项羽无东意。
汉王既至南郑,诸将及士卒皆歌讴思东归,多道亡还者。韩信为治粟都尉,亦亡去。萧何追还之,因荐于汉王,曰:“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于是汉王齐戒设坛场,拜信为大将军,问以计策。信对曰:“项羽背约而王君王于南郑,是迁也。吏卒毕山东之人,日夜企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民皆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向。”因陈羽可图、三秦易并之计。汉王大说,遂听信策,部署诸将。留萧何收巴、蜀租,给军粮食。
五月,汉王引兵从故道出袭雍。雍王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战好畤,又大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如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地。
诗句“张良辞归韩,汉王送至褒中”出自《汉书·高帝纪上》,反映了汉高祖刘邦时期的一段历史故事。下面将对该诗进行逐句的释义:
- 夏四月:指的是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的四月份。在这一时期,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斗争达到白热化阶段。
- 诸侯罢戏下:诸侯们在朝堂上结束了各种娱乐活动。
- 羽使卒三万人从汉王:项羽派遣了三万名士兵随同刘邦行动。
- 楚子、诸侯人之慕从者数万人:许多楚地人以及追随项羽的人们聚集在一起。
- 杜南入蚀中:发生在杜南地区的日食现象。
- 汉王遂东阳:刘邦决定向东发展,开始了他的统一大业。
- 留萧何收巴蜀租赋,军粮有食:萧何留守后方,确保了军队的供给。
- 五月,汉王引兵从故道出袭雍:在五月,刘邦带领军队沿旧路进攻雍城。
- 雍王章武侯邯迎战楚师败走:雍王章武侯邯在迎击项羽的军队时失败并撤退。
- 战好畤,失利,还走废丘:在好畤的战斗中失利,随后退回到废丘。
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汉初的政治斗争和军事较量,也反映了刘邦作为一位杰出领袖的智慧和胆识。通过这些事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汉朝初期的历史脉络及其复杂的权力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