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羽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曰:“谨守成皋。即汉王欲挑战,慎勿与战,勿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定梁地,复从将军。”羽引兵东击彭越。
汉王使郦食其说齐王田广,罢守兵与汉和。
四年冬十月,韩信用蒯通计,袭破齐。齐王亨郦生,东走高密。项羽闻韩信破齐,且欲击楚,使龙且救齐。
汉果数挑成皋战,楚军不出。使人辱之数日,大司马咎怒,渡兵汜水。士卒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金玉货赂。大司马咎、长史欣皆自刭汜水上。汉王引兵渡河,复取成皋,军广武,就敖仓食。
羽下梁地十余城,闻海春侯破,乃引兵还。汉军方围钟离末于荥阳东,闻羽至,尽走险阻。羽亦军广武,与汉相守。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汉王、羽相与临广武之间而语。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羽曰:“吾始与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定关中者王之。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也。羽矫杀卿子冠军,自尊,罪二也。羽当以救赵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也。怀王约,入秦无暴掠,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收私其财,罪四也。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也。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也。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畔逆。罪七也。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与,罪八也。使人阴杀义帝江南,罪九也。夫为人臣而杀其主,杀其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公,何苦乃与公挑战!”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汉王出行军,疾甚,因驰入成皋。
《汉书·高帝纪上》是西汉时期著名历史学家班固所著的一篇历史记载,记录了汉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 诗句翻译:
- “谨守成皋”:谨慎地守卫成皋这个地方,即今河南省西部的洛阳市附近。
- “即汉王欲挑战”:如果汉王想要发起挑战。
- “慎勿与战”:谨慎地不要与之交战。
- “勿令得东而已”:不要让敌人得到东边的土地。
- “我十五日必定梁地”:我将在十五天之内平定梁地。
- “复从将军”:并听从将军的命令。
- “羽引兵东击彭越”:项羽带领军队向东打击彭越。
- “汉王使郦食其说齐王田广,罢守兵与汉和”:汉王派郦食其游说齐王田广,解除齐军的防守,与汉朝和解。
- 译文:
- 九月,项羽对海春侯曹咎说:“谨守成皋。如果汉王想要挑战,你要小心谨慎,不要让他取得东方的土地。我将在十五天内必定拿下梁地,再听从将军的命令。”项羽率领军队向东攻打彭越。
- 汉王派郦食其去游说齐王田广,劝齐王放弃抵抗,停止守卫,与汉军和解。
- 四年冬十月,韩信采纳蒯通的建议,在齐地打败齐国,齐王田荣被郦生杀死,逃往高密。项羽听说韩信击败齐国,打算攻击楚国,派龙且救援齐国。
- 汉王多次挑战成皋,但楚军没有出战。过了几天,楚将大司马咎愤怒之下渡过汜水,楚军一半的士兵渡到河对岸,汉军出击,大败楚军,缴获楚军的金玉财物。大司马咎、长史欣均自杀于汜水上。汉王率兵渡过汜水,再度占领成皋,在广武驻扎,并准备在敖仓取粮。
- 项羽攻下梁地的十几个城邑,听说曹咎攻破,便率兵撤回。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面,听到项羽到来,全部撤退到险要的地方。项羽也驻扎在广武,和汉军对峙。两军相持之际,刘邦和项羽都在广武之间对话。项羽想单独和刘邦进行一场个人较量,刘邦责备项羽的罪过。刘邦责备项羽的理由如下:
背叛盟誓;
擅自杀害卿子冠军;
矫诏杀降王子婴;
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封为将领;
强行夺取秦降王子婴的土地,并自封王;
派遣使者暗中杀死秦义帝;
出兵时烧毁秦宫室,挖掘始皇帝墓,掠夺私物;
强杀秦降王子婴的将领,迫使臣下背叛;
出师争夺义帝彭城时自立为王;
夺走韩王地盘,并吞梁楚两国;
自己独断专行。
以上十条,都是不忠不信的表现,天下人不会容忍,这是最大的逆理和无道之举。刘邦认为以义兵从诸侯诛灭残贼,却让刑余罪犯进攻公室,这是何苦?所以项羽大怒,用弩箭射中了汉王,导致汉王受伤。汉王伤愈后,卧在床上摸着脚说:“敌军射中了我!”后来因伤势严重不能起床,只好驰车进入成皋。赏析:
这段诗歌生动地描绘了项羽与刘邦间的战争和政治斗争,以及两人的个性和策略。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刘邦的果断、智慧和军事才能,而项羽则显得冲动、鲁莽且缺乏政治远见。此外,此诗还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和政治格局的复杂性及人物性格的特点及其行为动机。
《汉书·高帝纪上》中的诗句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两位历史人物的鲜明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这些诗句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人物心理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