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和元年夏,大旱。是岁,发三辅骑士闭长安城门,大搜,始治巫蛊。明年,卫皇后、太子败。

昭帝始元六年,大旱。先是,大鸿胪田广明征益州,暴师连年。

宣帝本始三年夏,大旱,东西数千里。先是,五将军众二十万征匈奴。

神爵元年秋,大旱。是岁,后将军赵充国征西羌。

成帝永给三年、四年夏、大旱。

《左氏传》晋献公时童谣曰:“丙子之晨,龙尾伏辰,袀服振振,取虢之旗。鹑之贲贲,天策焞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是时,虢为小国,介夏阳之厄,怙虞国之助,亢衡于晋,有炕阳之节,失臣下之心。晋献伐之,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偃以童谣对曰:“克之。十月朔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此时也。”冬十二月丙子朔,晋师灭虢,虢公丑奔周。周十二月,夏十月也。言天者以夏正。

《汉书·志 五行志中之上》是汉朝时期的历史文献,其中记载了一系列关于天气和自然灾害的记录

从《汉书·志 五行志中之上》的记载来看,汉武帝时期的天象异常与政治事件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征和元年的大规模旱灾直接引发了巫蛊的镇压行动,表明了统治者对于天象异常的高度警觉和应对措施。这种通过天文现象来预测政治变动的策略,在当时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政治迷信行为。

文中还提到了昭帝时期、宣帝时期和成帝时期的一些重要政治事件,这些事件的先后顺序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变迁和权力斗争。从这些历史事件中,人们可以窥见汉朝时期的政治生态和社会背景。

《汉书·志 五行志中之上》不仅是研究汉代天文学、历法学、政治学以及社会历史的宝贵资料,也为人们理解古代中国社会提供了一扇窗口。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和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理念、社会变迁和文化传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