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
凡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省十家二百七十一篇重,入《蹴■》一家二十五篇,出《司马法》百五十五篇入礼也。
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洪范》八政,八曰师。孔子曰为国者“足食足兵”,“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明兵之重也。《易》曰“古者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其用上矣。后世燿金为刃,割革为甲,器械甚备。下及汤、武受命,以师克乱而济百姓,动之以仁义,行之以礼让,《司马法》是其遗事也。自春秋至于战国,出奇设伏,变诈之兵并作。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诸吕用事而盗取之。武帝时,军政杨朴捃摭遗逸,纪奏兵录,犹未能备。至于孝成,命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
诗:
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
译文:
技艺高超的人,通过练习手脚的协调和运用工具,积累各种机械原理,从而在攻防中取得胜利。
注释:
- 技巧:指熟练掌握和使用各种武器、技巧和策略,以应对战斗和防御。
- 手足:手和脚是人类身体的基本部分,这里比喻使用双手、双脚和身体的其他部位来操作武器和器械。
- 器械:指各种武器和工具,如刀、剑、弓箭等。
- 积机关:积累各种机械原理和战术知识,如弩机、投石器等。
- 攻守之胜:指在战争中通过攻击对方防守薄弱之处,或在防御时利用地形和环境优势来取得胜利。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技巧”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战争和战略中对技能和战术的重视。它强调了掌握和应用这些技巧的重要性,以及在对抗中取得胜利的能力。这不仅是对军事技能的描述,也是对智慧和策略的颂扬。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窥见古代人们对于战争和战略的理解,以及他们对于技术和策略的高度重视。这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邃和丰富,以及人们对知识和技能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