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太后,太后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太后,以哙言为然。布曰:“樊哙可斩也!夫以高帝兵三十余万,困于平城,哙时亦在其中。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谩!且秦以事胡,陈胜等起。今疮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召欲以为御史大夫。人又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布进曰:“臣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誉召臣,一人毁去臣,臣恐天下有识者闻之,有以窥陛下。”上默然,惭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之宫。
季布,楚人,为任侠有名。其人以勇武著称,曾随项籍率军多次困窘汉王刘邦。项籍灭后,高祖刘邦悬赏千金寻捕季布,但季布藏匿于濮阳周氏家中。周氏劝刘邦赦免季布,因其贤能且汉求之急如饥渴。季布因朱家、滕公等引荐,得以洗脱罪名。此故事展示了汉初社会动荡时期人物间的复杂纠葛与相互依存关系。
译文:
季布,楚国人。他因为勇敢而出名,曾经跟随项羽率军多次使刘邦陷入困境。项羽灭亡之后,刘邦悬赏千金捉拿季布,但季布却躲藏在濮阳周氏家中。周氏对刘邦说:“汉朝正急于找到您将军的踪迹,我的房子就设在您的辖区内,如果我能听从您的命令,我就敢进献计策;如果您不同意我的建议,那么我希望先自我了断。
季布是楚地人,以勇敢闻名。他跟随项羽作战数次让刘邦陷入困境。项羽灭亡后,刘邦悬赏千金捉拿季布,但季布却躲藏在濮阳周氏家中。周氏劝说刘邦,称季布是个人才,不应该全部杀掉他。刘邦最终没有追查这件事。
赏析:
季布在秦末汉初的社会动荡中,从一个战场上的敌人转变为需要保护的对象,这一转变反映了当时社会从战乱走向统一过程中人物关系的复杂性。季布的故事也启示我们,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决策常常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而个人的选择往往也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最佳选择。
注释:
- 《汉书》——东汉著名历史学家班固编撰的史学著作。
- 项籍——即项梁的儿子,历史上著名将领项羽之父。
- 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 朱家——《汉书》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以侠义著称,帮助季布脱逃。
- 雒阳——古代洛阳的别称,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是西汉都城之一。
- 汝阴侯 滕公——汉文帝时期著名的忠臣,曾任淮阴侯,后来封为汝阴侯。
- 樊哙——汉代初期名将,与韩信并称为“淮阴三杰”。
- 伍子胥——《春秋·左传》中记载的春秋末期越国名将、政治家,因助吴王阖闾报仇雪恨而闻名。
- 陈涉——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后被刘邦击败。
- 吕雉——汉惠帝皇后,汉文帝的皇后。她掌握政权时,实行严厉的政策,导致社会不满加剧。
- 汉高帝——指汉高祖刘邦,即汉太祖。
- 彭越——秦末汉初的著名军事家、反秦英雄,后来归顺刘邦。
- 黥布——秦末汉初的武将,原项羽部将,后归附刘邦。
- 臧荼——燕王刘玀的谋士,后来反叛刘玀自立为王。
- 滕公——汝阴侯,此处指汉文帝时期的大臣,后封为汝阴侯。
- 朱买臣——汉代文学家,以《上林赋》著称。
-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著有《史记》。
- 贾谊——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主张变法改革。
- 晁错——西汉政治家,主张削藩政策,后遭权臣陷害。
- 张释之——西汉官员,因直言进谏被汉武帝提拔。
- 李广——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以善射著称。
- 韩安国——西汉时期的官员,以清廉著称。
- 田叔——西汉初期的忠臣良将,因反对吕后专政而被贬谪。
- 汝阴侯滕公——汉文帝时期的大臣,后封为汝阴侯。
- 樊啥——汉代初期名将,与韩信并称为“淮阴三杰”。
- 伍子胥——春秋末期越国名将、政治家,因助吴王阖闾报仇雪恨而闻名。
- 陈涉——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后被刘邦击败。
- 李陵——西汉时期的将领,以勇猛著称,后归降匈奴。
- 彭越——秦末汉初的武将,原项羽部将,后归附刘邦。
- 臧荼——燕王刘玁的谋士,后来反叛刘玁自立为王。
- 朱买臣——汉代文学家,以《上林赋》著称。
-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著有《史记》。
- 贾谊——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主张变法改革。
- 晁错——西汉政治家,主张削藩政策,后遭权臣陷害。
- 张释之——西汉官员,因直言进谏被汉武帝提拔。
- 李广——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以善射著称。
- 韩安国——西汉时期的官员,以清廉著称。
- 田叔——西汉初期的忠臣良将,因反对吕后专政而被贬谪。
- 汝阴侯滕公——汉文帝时期的大臣,后封为汝阴侯。
- 樊啥——汉代初期名将,与韩信并称为“淮阴三杰”。
通过《汉书·季布栾布田叔传》的学习,不仅了解了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更深入理解了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这些故事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守信念和勇气,同时也提醒我们珍视身边的忠诚与友谊,共同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