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灵王建。十一年,燕王卢绾亡入匈奴,明年,立建为燕王。十五年薨,有美人子,太后使人杀之,绝后。

齐悼惠王子,前后凡九人为王:太子襄为齐哀王,次子章为城阳景王,兴居为济北王,将闾为齐王,志为济北王,辟光为济南王,贤为菑川王,卬为胶西王,雄渠为胶东王。

齐哀王襄,孝惠六年嗣立。明年,惠帝崩,吕太后称制。元年,以其兄子鄜侯吕台为吕王,割齐之济南郡为吕王奉邑。明年,哀王弟章入宿卫于汉,高后封为朱虚侯,以吕禄女妻之。后四年,封章弟兴居为东牟侯,皆宿卫长安。高后七年,割齐琅邪郡,立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是岁,赵王友幽死于邸。三赵王既废,高后立诸吕为三王,擅权用事。

章年二十,有气力,忿刘氏不得职。尝入侍燕饮,高后令章为酒吏。章自请曰:“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高后曰:“可。”酒酣,章进歌舞,已而曰:“请为太后言耕田。”高后儿子畜之,笑曰:“顾乃父知田耳,若生而为王子,安知田乎?”章曰:“臣知之。”太后曰:“试为我言田意。”章曰:“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太后默然。顷之,诸吕有一人醉,亡酒,章追,拔剑斩之而还报曰:’有亡酒一人,臣谨行军法斩之。”太后左右大惊。业已许其军法,亡以罪也。因罢酒。自是后,诸吕惮章,虽大臣皆依朱虚侯。刘氏为强。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必要的注释:

  • 诗句1:燕灵王建,十一年后,燕王卢绾亡入匈奴。译文:燕国的灵王刘建,在十一年后,其子燕王刘卢绾逃亡并加入了匈奴。
  • 诗句2:立建为燕王,十五年薨,有美人子太后使人杀之,绝后。译文:刘建被立为燕王,但在第十五年去世。他的一个美人之子被太后派人杀害,导致后代断绝。
  • 诗句3:齐悼惠王子,前后凡九人为王:太子襄为齐哀王,次子章为城阳景王,兴居为济北王,将闾为齐王,志为济北王,辟光为济南王,贤为菑川王,卬为胶西王,雄渠为胶东王。译文:齐国共有九位悼惠王的儿子被封为王,其中太子刘襄封为齐哀王,次子刘章封为城阳景王,刘兴居封为济北王,刘将闾封为齐王,刘志封为济北王,刘辟光封为济南王,刘贤封为菑川王,刘卬封为胶西王,刘雄渠封为胶东王。
  • 诗句4:齐哀王襄,孝惠六年嗣立。明年,惠帝崩,吕太后称制。译文:齐哀王刘襄在汉孝惠帝六年继承了王位。次年,汉惠帝去世,吕太后掌握了政权。
  • 诗句5:元年,以其兄子鄜侯吕台为吕王,割齐之济南郡为吕王奉邑。明年,哀王弟章入宿卫于汉,高后封为朱虚侯,以吕禄女妻之。后四年,封章弟兴居为东牟侯,皆宿卫长安。译文:第一年,吕太后以她的兄长子吕台为吕王,并将齐的济南郡割让给吕王作为食邑。第二年,哀王的弟弟刘章在汉朝担任宿卫,吕后封他为朱虚侯,并嫁给了他妹妹吕禄的女儿。第四年,封刘章的弟弟刘兴居为东牟侯,他们都在长安担任宿卫。
  • 诗句6:章年二十,有气力,忿刘氏不得职。尝入侍燕饮,高后令章为酒吏。章自请曰:“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高后曰:“可。”酒酣,章进歌舞,已而曰:“请为太后言耕田。”高后儿子畜之,笑曰:“顾乃父知田耳,若生而为王子,安知田乎?”章曰:“臣知之。”太后曰:“试为我言田意。”章曰:“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高后默然。顷之,诸吕有一人醉,亡酒,章追,拔剑斩之而还报曰:“有亡酒一人,臣谨行军法斩之。”太后左右大惊。业已许其军法,亡以罪也。因罢酒。译文:刘章二十岁时,力气很大,愤怒于刘家的不得志。有一次在宴会上,刘章被高后命令负责饮酒。刘章向高后请求:“我是将军的后代,请让我用军法管理饮酒。”高后答应了他。酒宴上,刘章开始跳舞唱歌。然后他说:“请允许我向您讲述耕种。”高后的儿子们认为他聪明,笑着问他:“您看您父亲是懂耕作的,如果他生下的儿子是王子,怎么会知道耕作呢?”刘章回答说:“我知道。”太后说:“试着给我讲讲耕作的意思。”刘章说:“深耕细作,种植时要疏密得当;如果种错的话,就要锄掉它。”高后沉默不语。不一会儿,有一个吕姓的人醉酒了,丢失了酒壶,刘章追上去,拔出剑将他杀死后回来报告说:“有一个人丢失了酒,我遵军法斩杀了他。”太后身边的人都惊呆了。既然已经允许他用军法处理,就没有什么过失。因此停止了饮酒。从这以后,那些吕姓人都很害怕刘章,即使是大臣们也都依赖朱虚侯。刘家的力量变得更加强大。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汉高祖刘邦八子及其子孙的历史背景和他们在汉朝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具体的事件和对话,展现了这些诸侯王的个性特点、政治立场和对汉朝政权的影响。

诗中提及的几位诸侯王如赵幽王友和赵共王恢等,虽然只是简短提及,但通过他们的存在和历史轨迹,可以看出汉朝初期诸侯势力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例如,赵幽王友因故死亡,显示了早期诸侯王之间的争斗与权力斗争。

诗中提到的刘章的事迹尤为突出。刘章虽年轻却具有军事才能和勇猛精神,敢于对抗皇族内部的权力斗争。他在高后时期的行为体现了对家族忠诚的同时,也表现出对国家法治的支持。这种个性使他成为维护汉朝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诗末提到“燕灵王建”,尽管只字未提,但从整体来看,可以推测这位王子在汉朝初期的政治格局中也占有一席之地。然而,由于篇幅限制和历史的复杂性,他的具体贡献和影响力并未详细展开。

这首诗通过对汉初诸侯王的描述,反映了汉朝初期的政治和社会变迁。从中可以看到不同背景和性格的人物如何影响和塑造了汉朝的历史进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