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卢绾反,勃以相国代樊哙将,击下蓟,得绾大将抵,丞相偃、夺陉,太尉弱、御史大夫施屠浑都。破绾军上兰,后击绾军沮阳。追至长城,定上谷十二县、右北平十六县、辽东二十九县、渔阳二十二县。最从高帝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二千石各三人;别破军二,下城三,定郡五、县七十九,得丞相、大将各一人。
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
勃既定燕而归,高帝已崩矣,以列侯事惠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年,高后崩。吕禄以赵王为汉上将军,吕产以吕王为相国,秉权,欲危刘氏。勃与丞相平、朱虚侯章共诛诸吕。语在《高后纪》。
于是阴谋以为“少帝及济川、淮阳、恒山王皆非惠帝子,吕太后以计诈名它人子,杀其母,养之后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后,用强吕氏。今已灭诸吕,少帝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不如视诸侯贤者立之。”遂迎立代王,是为孝文皇帝。
汉书·张陈王周传
燕王卢绾反,勃以相国代樊哙将,击下蓟,得绾大将抵,丞相偃、夺陉,太尉弱、御史大夫施屠浑都。破绾军上兰,后击绾军沮阳。追至长城,定上谷十二县、右北平十六县、辽东二十九县、渔阳二十二县。最从高帝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二千石各三人;别破军二,下城三,定郡五、县七十九,得丞相、大将各一人。
译文:
燕王卢绾造反,周勃作为相国接替樊哙指挥军队,攻下了蓟城并俘虏了卢绾的大将抵。随后,他又在丞相偃和夺陉、太尉弱和御史大夫施屠浑都的协助下,连续击败了卢绾的军队。在上兰和沮阳两地,他又大败卢绾军。最后,他们追击至长城一带,平定了上谷、右北平、辽东、渔阳四郡,共七十九个县。其中,他最为高祖立有战功,获得一位相国、两位丞相、三位将军、三位二千石级别的官员。他还曾单独攻破敌军两座城池,夺取三座县城,平定了五个郡和七十九州,俘获了两名丞相和一名大将。
注释:
- 张良字子房:张良字子房,是韩国人,他的祖先曾是韩昭侯、宣惠王和襄哀王时期的宰相。
- 大父开地:指的是张良的父亲,也是韩昭侯、宣惠王和襄哀王时期的宰相。
- 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张良的大父在这三个时期担任韩国的宰相。
- 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悼惠王二十三年时,张良的父亲张平去世,享年二十岁。
- 秦灭韩: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国吞并了韩国。
- 良少,未宦事韩:张良年轻时,还未在韩国做官。
- 韩破,良家僮三百人:韩国被攻破后,张良的家人僮仆共有三百人。
- 张陈王周传原文:这是《汉书》中关于张陈王周传的记载,其内容包括了张良的生平事迹。
- 汉书?张陈王周传原文及翻译:这部分提供了对张陈王周传的原文及其翻译。
- 评语多取于史记:汉书的评语部分主要是基于《史记》的。
- 张陈王周传出处:汉书中的张陈王周传出自两汉班固的作品。
赏析:
《汉书·张陈王周传》是研究西汉初期政治斗争的重要文献之一。通过阅读这段传记,我们可以了解到周勃的政治才能以及他在平定燕王卢绾叛乱中的重要角色。周勃以其强硬的手段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为高祖刘邦建立了功勋,最终确立了自己在汉朝中央政权的地位。
该传记不仅详细描绘了周勃的军事生涯,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诸侯割据的局面。通过周勃与其他诸侯王的斗争,展现了汉朝初期政治格局的复杂性。
张陈王周传也展示了汉朝初年的法律制度和官员选拔机制,为我们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权力运作提供了宝贵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