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从其画,复守敖仓,而使食其说齐王,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曰:“不知也。”曰:“知天下之所归,则齐国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归,即齐国未可保也。”齐王曰:“天下何归?”食其曰:“天下归汉。”齐王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汉王与项王戮力西面击秦,约先入咸阳者王之,项王背约不与,而王之汉中。项王迁杀义帝,汉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负处,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则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材皆乐为之用。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项王有背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玩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财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材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可坐而策也。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授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君;破北魏,举三十二城:此黄帝之兵,非人之力,天之福今。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太行之厄,距飞狐之口,天下后服者先亡矣。王疾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广以为然,乃听食其,罢历下兵守战备,与食其日纵酒。

”`
汉书 · 传 · 郦陆朱刘叔孙传
乃从其画,复守敖仓,而使食其说齐王,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曰:“不知也。”曰:“知天下之所归,则齐国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归,即齐国未可保也。”齐王曰:“天下何归?”食其曰:“天下归汉。”齐王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汉王与项王戮力西面击秦,约先入咸阳者王之,项王背约不与,而王之汉中。项王迁杀义帝,汉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负处,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则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材皆乐为之用。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项王有背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玩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财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材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可坐而策也。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授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君;破北魏,举三十二城:此黄帝之兵,非人之力,天之福今。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太行之厄,距飞狐之口,天下后服者先亡矣。王疾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广以为然,乃听食其,罢历下兵守战备,与食其日纵酒。

注释:

  1. 陈留高阳:指郦食其的籍贯,位于今天中国河南省。
  2. 家贫落魄:形容家境贫寒,生活困难。
  3. 吏县中贤豪不敢役:指的是县里的贤能之士和权贵之人都不听从他的差遣。
  4. 鼎镬:古代的一种刑罚。
  5. 刘敬脱挽辂:刘敬是汉朝的外交官,他帮助刘邦脱去战车上的拉手(挽辂),建立金城的安定局面。
  6. 叔孙通舍枹鼓:指的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叔孙通放弃使用鼓槌敲鼓的仪仗形式,确立一王之仪。
  7. 遇其时也:意思是遇到合适的时机。
  8. 郦生自匿:指郦食其隐藏起来,避免被征召。
  9. 食其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这是郦食其劝谏齐王的话。
  10. 天下何归:指天下诸侯应该投奔哪个国家。
  11. 汉王与项王戮力西面击秦:指刘邦和项羽共同对抗秦国的战役。
  12. 汉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指刘邦利用巴蜀地区的军队攻打秦朝的三个主要部分。
  13. 天下畔之,贤才怨之:表示天下诸侯背叛了刘邦,而贤才们也对他不满。
  14. 汉王发蜀汉:指刘邦率领的蜀汉军队开始出击。
  15. 食其,陈留高阳人也:指出郦食其的出生地和籍贯。
  16. 家贫落魄:形容家境贫寒,生活困难。
  17. 为里监门:担任了一个村庄的看守门人。
  18. 吏县中贤豪不敢役:指的是县里的贤能之士和权贵之人都不听从他的差遣。
  19. 鼎镬:古代的一种刑罚。
  20. 刘敬脱挽辂:刘敬是汉朝的外交官,他帮助刘邦脱去战车上的拉手(挽辂)。
  21. 叔孙通舍枹鼓:指的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叔孙通放弃使用鼓槌敲鼓的仪仗形式。
  22. 遇其时也:意思是遇到合适的时机。
  23. 郦生自匿:指郦食其隐藏起来,避免被征召。
  24. 郦食其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这是郦食其劝谏齐王的话。
  25. 天下何归:指天下诸侯应该投奔哪个国家。
  26. “汉王与项王戮力西面击秦”:指刘邦和项羽共同对抗秦国的战役。
  27. 汉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指刘邦利用巴蜀地区的军队攻打秦朝的三个主要部分。
  28. 天下畔之,贤才怨之:表示天下诸侯背叛了刘邦,而贤才们也对此不满。
  29. 汉王发蜀汉:指刘邦率领的蜀汉军队开始出击。
  30. 食其,陈留高阳人也:指出郦食其的出生地和籍贯。
  31. 家贫落魄:形容家境贫寒,生活困难。
  32. 为里监门:担任了一个村庄的看守门人。
  33. 吏县中贤豪不敢役:指的是县里的贤能之士和权贵之人都不听从他的差遣。
  34. 鼎镬:古代的一种刑罚。
  35. 刘敬脱挽辂:刘敬是汉朝的外交官,他帮助刘邦脱去战车上的拉手(挽辂)。
  36. 叔孙通舍枹鼓:指的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叔孙通放弃使用鼓槌敲鼓的仪仗形式。
  37. 遇其时也:意思是遇到合适的时机。
  38. 郦生自匿:指郦食其隐藏起来,避免被征召。
  39. 天下何归:指天下诸侯应该投奔哪个国家。
  40. 汉王与项王戮力西面击秦:指刘邦和项羽共同对抗秦国的战役。
  41. 汉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指刘邦利用巴蜀力量攻打秦朝的三个主要部分。
  42. 天下畔之:表示天下诸侯背叛了刘邦。
  43. 贤才怨之:表示贤才对刘邦的不满。
  44. 汉王发蜀汉:指刘邦派遣蜀汉军队进行出征。
  45. 食其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曰:“不知也。”曰:“知天下之所归,则齐国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归,即齐国未可保也。”齐王曰:“天下何归?”曰:“天下归汉。”齐王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汉王与项王戮力西面击秦,约先入咸阳者王之,项王背约不与,而王之汉中。项王迁杀义帝,汉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负处,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则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材皆乐为之用。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项王有背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功无所记,于人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玩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财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材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可坐而策也。”田广以为然,乃听食其,罢历下兵守战备,与食其日纵酒。
    译文:
    汉书中《郦陆朱刘叔孙传》记载,由东汉历史学家班固所著。郦食其本名郦寄,是陈留高阳人,出身贫寒。他曾经担任过里监门的职务,但县中许多官员都瞧不起他,把他当作狂生对待。后来陈胜、项梁等人在历史上称霸一方,郦食其劝说齐王(此处应为田广)认识到天下诸侯应该投奔哪里。他指出,如果齐王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那么齐国就可以保住;否则,齐国就难以保全了。齐王问:“天下应该归属何处呢?”郦食其回答说:“天下应该归属汉室。”齐王反问道:“您依据什么这么说呢?”郦食其说:“当初汉王与项王合力向西攻打秦国,约定谁先进入咸阳就称王。然而项王却违背了这个约定,没有响应汉王的号召,反而自己占据了汉中。项王还杀死了义帝,而汉王则带领蜀汉的军队攻打三秦,从函谷关出兵讨伐义帝的过错并要求赔偿,收集了天下的军队,立诸侯的后代为王。他降服了其他城市后就封赏那些将领,得到财物就奖赏给他们的士兵,使得豪杰英才都乐于为他所用。当各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