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闻上主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恶,下主可与为恶而不可与为善。陛下天然之性,疏通聪敏,上主之姿也。少省愚臣之言,感寤三难,深畏大异,定心为善,捐忘邪志,毋二旧愆,厉精致政,至诚应天,则积异塞于上,祸乱伏于下,何忧患之有?窃恐陛下公志未专,私好颇存,尚爱群小,不肯为耳!对奏,天子甚感其言。
永于经书,泛为疏达,与杜钦、杜邺略等,不能洽浃如刘向父子及扬雄也。其于天官、《京氏易》最密,故善言灾异,前后所上四十余事,略相反复,专攻上身与后宫而已。党于王氏,上亦知之,不甚亲信也。
永所居任职,为北地太守岁余,卫将军商薨,曲阳侯根为票骑将军,荐永,征入为大司农。岁余,永病,三月,有司奏请免。故事,公卿病,辄赐告,至永独即时免。数月,卒于家。本名并,以尉氏樊并反,更名永云。
根据您提供的链接信息,《汉书·传·谷永杜邺传》是一篇记载了两位历史人物的传记,这两位人物分别是谷永和杜邺。以下是对这段历史的详细分析:
- 背景与人物简介
- 谷永:字子云,长安人,其父为卫司马时曾护送郅支单于侍子回国,但不幸被杀害。谷永自幼为长安小史,后成为博学经书之人,建昭中被御史大夫繁延寿发现其有茂材,任命为太常丞多次上疏言得失。
- 杜邺:字子林,清静好古,亦具雅才,建武中历位列卿,至大司空。正文字过於邺、竦,故世人称小学者由杜公。他与外戚王氏相善,并批评外戚丁、傅用事倾向王氏。
- 政治立场与言论
- 谷永:在史书中,谷永以揭露天灾变易为名,转移责任给他人,附党王氏,后来因疾病免职。
- 杜邺:敢于批评外戚丁、傅,而谷永等却不敢言王氏。杜邺欲捐损凤权,而谷永则附会音、商。这些行为反映了他们对不同势力的态度。
- 文学成就与影响
- 谷永:虽未明言自己文学成就如何,但他的多次上疏言得失显示了他的文采和政治智慧。
- 杜邺:虽然其文学成就可以查阅,但具体细节不甚明了。
- 社会评价与争议
- 谷永:班固写此传意在讽刺二人假天以文奸。谷永字子云,是长安人。父亲谷吉,做卫司马,作为使节送郅支单于侍子回国,被郅支所杀,这件事记载在《陈汤传》中。
- 杜邺:邺子林,清静好古,亦有雅材,建武中历位列卿,至大司空。其正文字过于邺、竦,故世言小学者由杜公。赞曰:孝成之世,委政外家,诸舅持权,重于丁、傅在孝哀时。故杜邺敢讥丁、傅,而钦、永不敢言王氏,其势然也。及钦欲挹损凤权,而邺附会音、商。
通过这段历史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风气,以及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