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数月,日食,举直言,嘉复奏封事曰:

臣闻咎繇戒帝舜曰:“亡敖佚欲有国,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机。”箕子戒武王曰:“臣无有作威作福,亡有玉食;臣之有作威作福玉食,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辟,民用僣慝。”言如此则逆尊卑之序,乱阴阳之统,而害及王者,其国极危。国人倾仄不正,民用僣差不一,此君不由法度,上下失序之败也。武王躬履此道,隆至成、康。自是以后,纵心恣欲,法度陵迟,至于臣弑君,子弑父。父子至亲,失礼患生,何况异姓之臣?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孝文皇帝备行此道,海内蒙恩,为汉太宗。孝宣皇帝赏罚信明,施与有节,记人之功,忽于小过,以致治平。孝元皇帝奉承大业,温恭少欲,都内钱四十万万,水衡钱二十五万万,少府钱十八万万。尝幸上林,后宫冯贵人从临兽圈,猛兽惊出,贵人前当之,元帝嘉美其义,赐钱五万。掖庭见亲,有加赏赐,属其人勿众谢。示平恶偏,重失人心,赏赐节约。是时,外戚赀千万者少耳,故少府水衡见钱多也。虽遭初元、永光凶年饥馑,加有西羌之变,外奉师旅,内振贫民,终无倾危之忧,以府臧内充实也。孝成皇帝时,谏臣多言燕出之害,及女宠专爱,耽于酒色,损德伤年,其言甚切,然终不怨怒也。宠臣淳于长、张放、史育:育数贬退,家资不满千万;放斥逐就国;长榜死于狱。不以私爱害公义,故虽多内讥,朝廷安平,传业陛下。

诗句:后数月,日食,举直言,嘉复奏封事曰:臣闻咎繇戒帝舜曰“亡敖佚欲有国,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机。”箕子戒武王曰“臣无有作威作福,亡有玉食;臣之有作威作福玉食,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辟,民用僣慝。”

译文:后来一个月后,出现了日食现象,何武上疏直言进谏。师丹说:我听说虞舜告诫咎繇:“不要贪图安逸和享乐去治理国家,要兢兢业业,一天处理政务两三次。”商纣王的宰相箕子告诉周武王说:“我不可以做威作福,不能享受帝王的饮食。如果做了帝王,就要遭受灾难。君主如果不遵守法度,上下就会失去秩序。”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违背尊卑的次序,破坏阴阳的规律,危害到君王,国家的政权就非常危险。如果国君不按照法度行事,上下就会失去秩序,这就是国君不遵循法度导致败亡的原因。周武王自己亲身实践了这个道理,到了成、康时期,天下安定繁荣。从那时起,纵情享乐,法度衰退,以至于出现臣弑君,子弑父的事情。父子之间是至亲的关系,失去了礼仪就会产生祸患,更何况是异姓的大臣呢?孔子说:“对待大国,要恭敬地侍奉并且信用他们,节用爱民,按时供给他们物资。”孝文帝做到了这一点,天下人蒙受恩惠,他成为汉朝的中兴之主。汉宣帝赏赐罚刑明确公正,给予有功人员奖励时,对小过失视而不见,以致政治清明平稳。汉元帝承继大业,温顺少欲,宫内钱币四十万亿,水衡钱二十五万亿,少府钱十八万亿。汉元帝曾出幸上林宫,后宫冯贵人跟随到野兽圈中,猛兽突然冲出,贵人前身挡在野兽前面,元帝赞赏她的举动,赐给她五万钱。掖庭宫的宫女受到皇帝宠爱,赏赐更加丰厚,并告知有关人员不必多次谢恩。显示公平偏私之心,使失宠的人重新得到重用,以此减少人心的怨恨,但赏赐仍然节俭。当时外戚中财产超过一千万万的很少见,所以少府的水衡钱很多。虽然遇到初元、永光年间饥荒年景,加上西羌事变,外忧内患,但还是能保持国家的安定。汉成帝时,谏官多指责燕王出宫的危害,以及外戚专宠乱政,饮酒色欲过度,损害德行,减损寿命的问题,这些言论十分尖锐,但最终没有怨言。宠臣淳于长、张放、史育:史育多次被罢免,家产不满千万;张放被驱逐回到封国;淳于长死在狱中。他们三人都不因个人喜好伤害公义,因此虽有很多内部批评,朝廷依然平安无事,传位给皇上。

赏析:何武举直谏的例子,反映了他对国家忠诚和正直的态度。他不畏强权,坚持原则,敢于直言进谏。这种精神在封建社会中显得尤为难能可贵。通过他的事迹,可以看到古代士大夫对于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他对于官员品行的要求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重视道德修养的理念。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何武的行为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