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曰: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初,《书》唯有欧阳,《礼》后,《易》杨,《春秋》公羊而已。至孝宣世,复立《大小夏侯尚书》,《大小戴礼》,《施》、《孟》、《梁丘易》,《穀梁春秋》。至元帝世,复立《京氏易》,平帝时,又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所以罔罗遗失,兼而存之,是在其中矣。

《汉书·儒林传赞》中的诗句和译文如下:

  • 原诗
    瑕丘江公,受《穀梁春秋》及《诗》于鲁中公,传子至孙为博士。
    武帝时,江公与董仲舒并。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江公呐于口,上使与仲舒议,不如仲舒。而丞相公孙弘
  • 译文
    瑕丘江公,接受了《穀梁春秋》和《诗经》的传授,其子至孙辈皆在鲁国担任博士。
    在汉武帝时期,江公与董仲舒并列。董仲舒精通《五经》,能够发表有力的议论,擅长撰写文章。然而江公言辞迟钝,皇帝让他与董仲舒讨论问题,却远不如董仲舒。而丞相公孙弘则擅长举荐人才。
  • 赏析
    该段落描述了汉代儒学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江公作为儒家学者的一员,传承了《穀梁春秋》和《诗经》,并将其传授给子孙,这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延续性。董仲舒则以其深厚的儒学功底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著称,他在汉武帝时期的政治舞台上展现了儒家思想的实际应用。而公孙弘则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儒学大师,他的举荐人才政策为儒学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这段文字不仅描绘了汉代儒学的繁荣景象,也反映了儒家学派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