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至孝宣,由仄陋而登至尊,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自霍光薨后始躬万机,厉精为治,五日一听事,自丞相已下各奉职而进。及拜刺史守相,辄亲见问,观其所由,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有名实不相应,必知其所以然。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以为太守,吏民之本也。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若赵广汉、韩延寿、尹翁归、严延年、张敞之属,皆称其位,然任刑罚,或抵罪诛。王成、黄霸、朱邑、龚遂、郑弘、召信臣等,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生有荣号,死见奉祀,此廪廪庶几德让君子之遗风矣。
解析:
- 诗句翻译 - 诗句: 及至孝宣,由仄陋而登至尊,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自霍光薨后始躬万机,厉精为治,五日一听事,自丞相已下各奉职而进。及拜刺史守相,辄亲见问,观其所由,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有名实不相应,必知其所以然。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以为太守,吏民之本也。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若赵广汉、韩延寿、尹翁归、严延年、张敞之属,皆称其位,然任刑罚,或抵罪诛。王成、黄霸、朱邑、龚遂、郑弘、召信臣等,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生有荣号,死见奉祀,此廪廪庶几德让君子之遗风矣。
- 翻译解释: 到了孝宣帝时期,从贫贱的出身一步步登上了帝王之位,兴起于民间,了解百姓生活的艰辛。自从霍光去世后就开始亲自处理国家大事,每天都能听取政事,从丞相以下各级官员都各自承担自己的职责并向前来询问的官员汇报情况,观察他们的做法和效果,然后退回去仔细考察他们所做的一切是否符合事实,如果有名实不符合的地方,一定能够知道其中的原因。经常说:“普通百姓之所以安心于他们的田地房屋而不叹息怨恨,是因为政治公平,诉讼处理得当。和我一同享受这些的人,就是那些优秀的郡县长官啊!”担任郡县长官的人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如果频繁地更换官吏,那么下面的官员就不会安定;民众知道朝廷将会长期稳定,不会欺骗他们,因此就会服从这种治理。因此,地方郡县长官中有治理得好的,皇帝就使用玺书勉励他,增加他的官职和俸禄,甚至封爵到“关内侯”,在空缺的公卿中挑选他作为继任人。因此,汉代的好官非常多,这可以说是中兴之治的典范。像赵广汉、韩延寿、尹翁归、严延年、张敞这样的人物,虽然职位高,但因为执法严厉,有的人最终被定罪处罚。王成、黄霸、朱邑、龚遂、郑弘、召信臣等人所治理的地方百姓富裕,对这些人充满敬意和思念,生前有荣誉称号,死后受到祭祀。这就是一种近乎古代君子德行谦让风格的风气。
- 注释与赏析
- 诗句注释: “及至孝宣”指的是汉武帝刘彻时期的大臣、历史学家司马迁的曾祖、祖父、父亲以及他自己相继成为皇帝。“由仄陋而登至尊”表示从贫贱到尊贵的过程,意味着通过不懈努力和智慧获得了最高权力。“兴于闾阎”表明从基层开始做起,了解百姓生活的真实情况。“知民事之艰难”指了解百姓的疾苦。“自霍光薨后始躬万机”指自霍光去世后才开始亲自处理朝政事务。“厉精为治”意为努力提高自己处理政务的能力。“五日一听事”形容每日都要处理大量事务。“刺史守相”是指地方的高级官员如州牧、太守等。“辄亲见问”意思是经常亲自审察和询问官员的工作和行为。“观其所由”表示通过观察官员的行为来决定是否给予肯定或批评。“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指官员离开后,要对其工作进行审查和验证以确保真实性。“有名实不相应”表示官员的名声与实际行动不符。“必知其所以然”指必须弄清楚原因。“以为太守”是指认为官员是地方管理的根基。“吏民之本”意指官员与百姓之间的关系。“数变易则下不安”说明频繁变动会导致官员失去民心。“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意味着人民知道朝廷将会长期稳定,不会轻易欺骗。“乃服从其教化”表示民众会遵从政府的治理方式。“故曰二千石有治理效”指好的郡县长官会有显著的治理成果。“辄以玺书勉厉”意味着皇帝会用诏书鼓励这些官员。“增秩赐金”指提升官职和赏赐金钱。“或爵至关内侯”指有些官员可以被封为侯爵。“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表示在有空缺的情况下,会选择那些被推荐的官员来填补空缺。“汉世良吏”指汉代的优秀官吏或好官。“于是为盛”指达到了繁荣的程度。“称中兴焉”表示得到了中兴的赞誉。“若赵广汉、韩延寿、尹翁归、严延年…张敞之属”指汉朝时期的一些著名清官或好官。“皆称其位”指他们在各自的职位上表现出色。“然任刑罚”指的是这些清官有时候也会采取严厉的刑罚手段。“或抵罪诛”指有些人因为处理不当而被定罪处罚。“王成、黄霸、朱邑、龚遂…郑弘、召信臣”指汉代的一些著名好官。“所居民富”指所治理的地方百姓富裕。“生有荣号”指这些人生前享有荣誉和尊重。“死见奉祀”指死后受到人们的纪念和尊敬。“此廪廪庶几德让君子之遗风矣”指这种风气接近古代德才兼备的官员所留下的风范。
分析与总结
《循吏传》通过具体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展示了汉代优秀官吏的形象和成就。班固在文中强调“奉职循理”,即遵循职责,依法行事的重要性,反对滥用职权和权谋。这些循吏不仅关心百姓的生活和生产,还致力于发展经济、增强治安,从而使得所治理的地方得以繁荣和稳定。他们的治理理念和实践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即仁政、法治的结合。
班固通过列举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如文翁、王成、黄霸等,展现了汉代循吏的多样性和卓越贡献。这些人物不仅在地方治理上有显著成效,还注重培养和选拔人才,使国家政权得到巩固和发展。同时,班固还指出了官员频繁变动对民生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严格的考核和选拔机制来保证政府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循吏传》不仅是对汉代历史人物的记载,更是对治国理政理念和政策的探讨和阐述。通过对这些循吏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汉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可以从中汲取治国的智慧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