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自卿、大夫以至于庶人,各有等差,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孔子曰:“天下有道,政不在大夫。”百官有司奉法承令,以修所职,失职有诛,侵官有罚。夫然,故上下相顺,而庶事理焉。
周室既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桓、文之后,大夫世权,陪臣执命。陵夷至于战国,合从连衡,力政争强。由是列国公子,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而赵相虞卿弃国捐君,以周穷交魏齐之厄;信陵无忌窃符矫命,戮将专师,以赴平原之急:皆以取重诸侯,显名天下,扼腕而游谈者,以四豪为称首。于是背公死党之议成,守职奉上之义废矣。
及至汉兴,禁网疏阔,未之匡改也。是故代相陈豨从车千乘,而吴濞、淮南皆招宾客以千数。外戚大臣魏其、武安之属竞逐于京师,布衣游侠剧孟、郭解之徒驰骛于闾阎,权行州域,力折公侯。众庶荣其名迹,觊而慕之。虽其陷于刑辟,自与杀身成名,若季路、仇牧,死而不悔也。故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非明王在上,视之以好恶,齐之以礼法,民曷由知禁而反正乎!
”`
古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自卿、大夫以至于庶人,各有等差,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孔子曰:“天下有道,政不在大夫。”百官有司奉法承令,以修所职,失职有诛,侵官有罚。夫然,故上下相顺,而庶事理焉。
周室既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桓、文之后,大夫世权,陪臣执命。陵夷至于战国,合从连衡,力政争强。由是列国公子,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而赵相虞卿弃国捐君,以周穷交魏齐之厄;信陵无忌窃符矫命,戮将专师,以赴平原之急:皆以取重诸侯,显名天下,扼腕而游谈者,以四豪为称首。于是背公死党之议成,守职奉上之义废矣。
及至汉兴,禁网疏阔,未之匡改也。是故代相陈豨从车千乘,而吴濞、淮南皆招宾客以千数。外戚大臣魏其、武安之属竞逐于京师,布衣游侠剧孟、郭解之徒驰骛于闾阎,权行州域,力折公侯。众庶荣其名迹,觊而慕之。虽其陷于刑辟,自与杀身成名,若季路、仇牧,死而不悔也。故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非明王在上,视之以好恶,齐之以礼法,民曷由知禁而反正乎!
译文:古代天子建立国家,诸侯设立家族,自卿大夫到平民百姓都各有一定的等级差别。因此人民服从他们的长官,而下属也断绝了非分之想。孔子说:“天下有道,政不在大夫。”百官有司遵守法律,执行命令,以完成自己的职责。失职的人受到惩罚,侵犯他人职务的人受到处罚。因此上下相互顺从,而各种事务得以处理。
周朝衰落后,礼乐征伐的权力归诸侯掌握。桓、文之后,大夫拥有权力,陪臣掌有兵权。直到战国时代,各国联合对抗其他诸侯国,各自争夺权力和力量。因此列国的公子们,如魏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等,都凭借王公大臣的身份,竞相成为游侠,鸡鸣狗盗之徒,无不以宾礼对待他们。而赵相虞卿放弃自己的国家和君主,去结交魏齐;信陵君无忌窃取兵符擅自行动,杀死将军独断专行地出兵救援平原君:他们都因为得到诸侯的重用而在天下闻名,被人们称赞。即使是他们因犯罪而被囚禁或处决,也宁愿选择死亡也不后悔。所以曾子说:“当政的人如果失去了正确的道路,民众就会离散很久。”不是明智的君王在上位,用好恶来观察臣民,用礼法来约束臣民,民众怎能知道禁令并改正自己呢?
赏析:此段讲述了历史上不同时期游侠人物的事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文章首先描述了古代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结构,随后转向了周朝衰败后诸侯割据局面的形成,以及随之而来的游侠现象的兴起。接着详细描述了汉代七个游侠人物的事迹,这些人物在当时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他们的行为虽然不符合当时的法律和道德标准,但仍然得到了下层民众的认可和支持。文章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介绍,反映了社会变迁对人们行为和价值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