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接汉,厄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其南山,东出金城,与汉南山属焉。其河有两原:一出葱岭出,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蒲昌海,一名盐泽者也,去玉门、阳关三百余里,广袤三四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为中国河云。

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廷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焉。

西域诸国大率土著,有城郭田畜,与匈奴、乌孙异俗,故皆役属匈奴。匈奴西边日逐王置僮仆都尉,使领西域,常居焉耆、危须、尉黎间,赋税诸国,取富给焉。

《汉书·西域传》
探索汉朝时期丝绸之路及其周边地区

  1. 西汉与大月氏及匈奴关系
  • 汉武帝时张骞首次出使西域
  • 大月氏与匈奴争夺霸权历史背景
  • 匈奴在西域势力扩张及汉朝对策
  1. 西域地理位置与重要性
  • 西域与汉朝交通枢纽作用
  • 西域南北通道战略意义
  • 西域在古代丝绸之路中角色
  1. 班超经营西域政策与成效
  • 班超西征平定西域叛乱
  • 班超建立西域都护府
  • 西域政治稳定对汉朝影响
  1. 西域诸国与汉朝经济文化交流
  • 西域诸国与汉朝贸易往来
  • 汉朝丝绸和瓷器等物品传入西域
  • 西域珍奇物产贡献给汉朝
  1. 西域民族构成与文化特色
  • 西域多民族国家特点
  • 西域文化多样性与独特性
  • 佛教传入西域及其宗教影响
  1. 东汉时期西域发展与变迁
  • 东汉对西域治理策略调整
  • 东汉末年西域动荡不安原因
  • 东汉末年西域最终归属与统一
  1. 西域与汉朝外交政策关系
  • 汉朝如何通过西域进行外交活动
  • 西域作为外交舞台重要性
  • 汉朝外交政策对西域长远影响
  1. 西域地理环境与开发利用
  • 新疆地区自然地理优势
  • 西域水资源对农业灌溉重要意义
  • 西域土地肥沃与农作物种植情况
  1. 西域与汉匈关系历史回顾
  • 汉匈之间军事冲突与和平共处
  • 丝绸之路上汉匈贸易与文化交流
  • 西域在汉匈战争中地缘政治角色
  1. 丝绸之路历史与现实意义
  • 丝绸之路历史地位与国际影响
  • 丝绸之路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作用
  • 丝绸之路保护与发展现代意义展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