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贵靡子星靡代为大昆弥,弱,冯夫人上书,愿使乌孙镇抚星靡。汉遣之,卒百人送焉。都护韩宣奏,乌孙大吏、大禄、大监皆可以赐金印紫绶,以尊辅大昆弥,汉许之。后都护韩宣复奏,星靡怯弱,可免,更以季父左大将乐代为昆弥,汉不许。后段会宗为都护,招还亡畔,安定之。

星靡死,子雌栗靡代。小昆弥乌就屠死。子拊离代立,为弟日贰所杀。汉遣使者立拊离子安日为小昆弥。日贰亡,阻康居。汉徙已校屯姑墨,欲候便讨焉。安日使贵人姑莫匿等三人诈亡从日贰,刺杀之。都护廉褒赐姑莫匿等金人二十斤,缯三百匹。

后安日为降民所杀,汉立其弟末振将代。时大昆弥雌栗靡健,翕侯皆畏服之,告民牧马畜无使人牧,国中大安和翁归靡时。小昆弥末振将恐为所并,使贵人乌日领诈降刺杀雌栗靡。汉欲以兵讨之而未能,遣中郎将段会宗持金币与都护图方略,立雌栗靡季父公主孙伊秩靡为大昆弥。汉没入小昆弥侍子在京师者。久之,大昆弥翕侯难栖杀末振将,末振将兄安日子安犁靡代为小昆弥。汉恨不自诛末振将,复使段会宗即斩其太子番丘。还,赐爵关内侯。是岁,元延二年也。

以下是对《汉书》中相关段落的逐句翻译和注解:

  1. 诗句:“元贵靡子星靡代为大昆弥”
  • 译文:元贵靡的儿子星靡代理了大昆弥的职务。
  • 注释:元贵靡是乌孙的昆弥,星靡是他的儿子。“代为”表示代理或暂时接替。
  1. 诗句:“弱,冯夫人上书,愿使乌孙镇抚星靡”
  • 译文:星靡年纪幼小,冯夫人上书请求宣帝派遣使者出使乌孙去辅佐星靡。
  • 注释:星靡年幼,可能无法独立处理国家事务,需要外部援助来稳定局势。
  1. 诗句:“汉遣之,卒百人送焉”
  • 译文:汉朝派出使者,携带一百名士兵护送星靡出发。
  • 注释:这显示了汉朝对星靡的支持,希望通过外部力量帮助他巩固权力。
  1. 诗句:“都护韩宣奏,乌孙大吏、大禄、大监皆可以赐金印紫绶,以尊辅大昆弥,汉许之。”
  • 译文:西域都护韩宣上奏,建议给乌孙的大吏、大禄和大监赐予金印紫绶,以此作为尊重并辅助大昆弥的象征,宣帝同意了他的提议。
  • 注释:韩宣是汉朝派往西域的官员,他向皇帝提出建议,希望通过赐给高级官职来加强与乌孙的关系,并支持星靡的统治。
  1. 诗句:“后段会宗为都护,招还亡畔,安定之。”
  • 译文:后来由段会宗担任西域都护,他成功招募并安抚了叛变的乌孙人,稳定了局势。
  • 注释:段会宗在西域地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不仅解决了内部的叛乱问题,也维护了西域的和平与稳定。
  1. 诗句:“安日使贵人姑莫匿等三人诈亡从日贰,刺杀之”
  • 译文:安日派遣了三位贵族假装逃亡跟随日贰,然后刺杀了他。
  • 注释:安日在内部政治斗争中采取了强硬措施,他利用刺客暗杀的方式清除了对手,展现了其果断和冷酷的一面。
  1. 诗句:“都护廉褒赐姑莫匿等金人二十斤,缯三百匹”
  • 译文:都护廉褒赏赐给姑莫匿等人黄金二十斤,以及布帛三百匹。
  • 注释:这显示了汉朝对外族的忠诚和支持,通过物质奖励来巩固与外族的关系。
  1. 诗句:“后安日为降民所杀,汉立其弟末振将代”
  • 译文:后来安日被投降的民众杀害,汉朝随即拥立了他的弟弟末振将继位。
  • 注释:这表明安日的去世使得他的弟弟成为新的统治者,同时也反映了汉朝对于政权更迭的处理方式。
  1. 诗句:“时大昆弥雌栗靡健,翕侯皆畏服之,告民牧马畜无使人牧,国中大安和翁归靡时”
  • 译文:当时大昆弥雌栗靡强壮能干,翕侯们都敬畏他,告知百姓不能让其他人管理畜牧,国家因此安定下来。
  • 注释:这表明了雌栗靡的领导能力和政策效果,成功地维持了国家的稳定和民众的生活。
  1. 诗句:“小昆弥末振将恐为所并,使贵人乌日领诈降刺杀之”
  • 译文:小昆弥末振将担心会被兼并,于是派贵人乌日带领伪降军刺杀了末振将。
  • 注释:末振将因为恐惧而采取极端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地位,但最终未能成功。
  1. 诗句:“汉欲以兵讨之而未能,遣中郎将段会宗持金币与都护图方略,立雌栗靡季父公主孙伊秩靡为大昆弥。”
  • 译文:汉朝试图用武力征讨他们但未能成功,因此派遣中郎将段会宗带着金币和战略计划去见都护图方略,并立雌栗靡的季父公主孙伊秩靡为大昆弥。
  • 注释:这段描述说明了汉朝在处理内部冲突时的复杂性和无奈,同时也显示了外交策略在解决争端中的重要作用。

这些诗句不仅展示了汉朝与乌孙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汉朝如何介入以稳定局面,也揭示了政治斗争中的暴力和阴谋。这些内容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对于理解和研究汉代的政治和社会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