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三王,代孝二梁,怀折亡嗣,孝乃尊光。内为母弟,外扞吴、楚,怙宠矜功,僣欲失所,思心既霿,牛祸告妖。帝庸亲亲,厥国五分,德不堪宠,四支不传。述《文三王传》第十七。
贾生娇娇,弱冠登朝。遭文睿圣,屡抗其疏,暴秦之戒,三代是据。建设藩屏,以强守圉,吴、楚合从,赖谊之虑。述《贾谊传》第十八。
子丝慷慨,激辞纳说,揽辔正席,显陈成败。错之琐材,智小谋大,祸如发机,先寇受害。述《爰盎朝错传》第十九。
释之典刑,国宪以平。冯公矫魏,增主之明。长孺刚直,义形于色,下折淮南,上正元服。庄之推贤,于兹为德。述《张冯汲郑传》第二十。
荣如辱如,有机有枢,自下摩上,惟德之隅。赖依忠正,君子采诸。述《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
诗句
- 孝文三王,代孝二梁,怀折亡嗣,孝乃尊光。内为母弟,外扞吴、楚,怙宠矜功,僣欲失所,思心既霿,牛祸告妖。
- 帝庸亲亲,厥国五分,德不堪宠,四支不传。述《文三王传》第十七。
- 贾生娇娇,弱冠登朝。遭文睿圣,屡抗其疏,暴秦之戒,三代是据。建设藩屏,以强守圉,吴、楚合从,赖谊之虑。述《贾谊传》第十八。
- 子丝慷慨,激辞纳说,揽辔正席,显陈成败。错之琐材,智小谋大,祸如发机,先寇受害。述《爰盎朝错传》第十九。
- 释之典刑,国宪以平。冯公矫魏,增主之明。长孺刚直,义形于色,下折淮南,上正元服。庄之推贤,于兹为德。述《张冯汲郑传》第二十。
- 荣如辱如,有机有枢,自下摩上,惟德之隅。赖依忠正,君子采诸。述《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
译文
- 孝文帝的三个弟弟,其中两位被封为梁王,因为怀念他们而失去继承人。孝文帝尊崇了光武帝。他作为母亲的侄子,对外抵御吴地和楚国的侵犯,依靠皇恩和功劳,过于自负,欲望超过了应有的范围。由于他的用心已经混乱,因此灾祸就出现了。皇帝按照亲情行事,将国家分为五部分:德行不足以承受皇恩的人,没有能延续下去。
- 贾谊年轻时就进入朝廷,遇到英明的皇帝,屡次进献奏疏,提醒人们不要忘记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要效法夏、商和周三代的治国之道。他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抵御外部侵扰。
- 儿子们慷慨激昂,用激越的语言发表自己的主张。他们能够抓住国家的要害问题,清晰地阐明事情的成败得失。然而由于他们的才能不够高强,却想做出大事来。结果就像发射了一颗定时炸弹一样,首先遭受了灾难。
- 晁错被削职为民,但文帝并没有因此而疏远他;张廷尉在魏国执政时,文帝也给予高度的评价。朱仁轨为人刚直,正义之气表现在他的脸上。他在淮南王那里受到排挤,却在皇上登基时得到重用。李庄推举贤才有功,因此得到了很高的荣誉。
- 张冯汲郑等人都能根据法律进行治理。冯唐辅佐唐尧、虞舜两位圣明的君主,提高了他们的威信。汲黯刚直无私,敢于直言进谏。他们先后在各自的职位上为国家做了贡献:有人为朝廷铲除奸邪,有人为国家巩固边防。
- 有些人的荣耀和耻辱如同一个循环一样不断重复。他们之间有着相互利用的关系,都是围绕着权力运转的。那些善于运用自己智慧的人最终能够获得成功和荣耀。
赏析
此诗通过列举历史人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于政治人物的评价标准和道德观念的思考。作者认为政治人物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够为国家作出贡献,而不是仅仅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损害国家的利益。同时,他也强调了忠诚正直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取得成就的关键因素。此外,他还提到了一些具有争议的人物的行为和评价,以此警示后人要有清醒的判断力,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