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杖节,收功大夏;贰师秉钺,身畔胡社。致死为福,每生作祸。述《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乌呼史迁,薰胥以刑!幽而发愤,乃思乃精,错综群言,古今是经,勒成一家,大略孔明。述《司马迁传》第三十二。
孝武六子,昭、齐亡嗣。燕刺谋逆,广陵祝诅。昌邑短命,昏贺失据,戾园不幸,宣承天序。述《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六世耽耽,其欲浟々,方武方作,是庸四克。助、偃、淮南,数子之德,不忠其身,善谋于国。述《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
东方赡辞,诙谐倡优,讥苑扞偃,正谏举邮,怀肉污殿,弛张沉浮。述《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葛绎内宠,屈氂王子。千秋时发,宜春旧仕。敞、义依霍,庶几云已。弘惟政事,万年容己。咸睡厥诲,熟为不子?述《公孙刘田杨王蔡陈郑传》第三十六。
汉书·传·叙传下
博望杖节,收功大夏;贰师秉钺,身畔胡社。致死为福,每生作祸。述《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注释:
- 博望: 指的是汉代的探险家和外交官张骞。张骞是西汉时期著名的使节和探险家,他的足迹遍及西域,开辟了中国与中亚、西亚的交流路线。
- 杖节: 古代使者手持的节杖,象征着权力和使命。张骞在汉武帝的支持下,出使西域,成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扩大了汉朝的影响力。
- 收功大夏: 大夏是西域的一个强国,张骞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联合大夏共同对抗匈奴。他最终实现了这一目标,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
- 伍师: 指的是汉武帝时期的重要将领李广利。李广利是李息的儿子,以骁勇善战闻名。他在武帝的支持下,多次出征,特别是在对匈冡战争中表现突出。
- 秉钺: 持斧,古代的一种权力象征,比喻掌握军权或指挥权。李广利作为贰师将军,在战争中担任重要角色,多次出征匈奴,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 身畔胡社: 指在战斗中牺牲。李广利虽然勇猛,但在战争中多次受伤甚至丧命,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
- 致死为福: 表示尽管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最终达到了目的。张骞和李广利的忠诚和努力,使得汉朝的边疆得到了巩固,也为汉朝带来了和平与繁荣。
- 每生作祸: 即使活着也带来灾祸。李广利的求生欲望导致了他的死亡,反映了战争带来的悲剧。
乌呼史迁,薰胥以刑!幽而发愤,乃思乃精,错综群言,古今是经,勒成一家,大略孔明。述《司马迁传》第三十二
注释:
- 乌呼史迁: 感叹司马迁的遭遇。司马迁因直言进谏而被宫刑(黥刑),生活在极尽压抑的环境中。这种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薰胥以刑: 形容司马迁受到的屈辱和折磨。“薰”和“胥”都是古代刑罚的名称,这里的组合形象地描绘了他被施予的酷刑。
- 幽而发愤: 在被幽禁的情况下发奋创作。司马迁在狱中撰写了《史记》,完成了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
- 错综群言: 指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广泛收集各种材料,进行深入分析。这种方法使他的著作内容丰富、论证充分。
- 古今是经: 认为《史记》是一部经世致用的著作。司马迁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揭示了历史的规律,对于后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勒成一家: 将《史记》整理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司马迁不仅记录了历史事实,还通过自己的分析和见解,为历史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大略孔明: 形容司马迁的历史观点清晰明了。他的《史记》不仅记录了具体的历史事件,还分析了这些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展现了深刻的历史洞察力。
孝武六子,昭、齐亡嗣。燕刺谋逆,广陵祝诅。昌邑短命,昏贺失据,戾园不幸,宣承天序。述《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注释:
- 孝武: 汉武帝刘彻的谥号。刘彻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被誉为“文景之治”。他的统治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开启了汉朝的鼎盛时期。
- 六子: 指汉武帝的儿子们。其中最著名的有太子刘据、齐王刘闳、燕刺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贺和戾太子刘据。这些王子的命运各异,有的早逝,有的谋反,有的被废,有的病死,展示了皇权的脆弱性和复杂性。
- 昭: 即刘据。刘据是武帝与卫子夫所生之子,曾被封为太子,后因巫蛊之祸被废。
- 齐亡嗣: 指齐王刘闳早逝。刘闳是刘据的弟弟,被封为齐王,但早亡,没有继承皇位。
- 燕刺谋逆: 燕刺王刘旦谋反。刘旦是汉武帝的第十三个儿子,因其行为不检而被称为“刺王”。他多次谋反,未被立为太子,后因阴谋败露被赐死。
- 广陵祝诅: 广陵王刘胥谋反而被杀。刘胥是刘据的庶兄,封为广陵王,但他因谋反罪被赐死。
- 昌邑短命: 昌邑王刘贺早逝。刘贺是汉武帝的孙子,被封为昌邑王,但他在即位仅两年后就因疾病去世。
- 昏贺失据: 指昏王刘贺因迷信被废。刘贺是刘据的堂弟,曾被立为帝,但由于他迷信鬼神且行为不端,最终被废黜。
- 戾园不幸: 戾太子刘据被害。刘据是武帝的孙子,被封为戾太子,他曾经发动政变失败,后被武帝下令自杀。
- 宣承天序: 指汉昭帝刘弗陵继位后,国家开始恢复正轨。由于戾太子刘据之死后无子继承,武帝决定从民间选一个年幼的儿子作为新帝。刘弗陵(即昭帝)顺利继位,国家逐渐恢复了安定的局面。
诗书所及,世有典籍,故虽尧舜之盛,必有典谟之篇,然后扬名于后世,冠德于百王,故曰:“巍巍乎其有成功,焕乎其有文章也!”述《司马迁传》第三十二
注释:
- 诗书: 古代的书籍,泛指经典文献。这些书籍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哲学和道德观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 典籍: 指古代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被视为知识的宝库,对后世影响深远。例如《尚书》、《诗经》和《春秋》等。
- 尧舜之盛: 古代传说中的圣明之君尧、舜的盛世,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度成就。尧和舜都被认为是贤明的君主,他们的治理使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
- 典谟之篇: 指古代帝王的训诫和教诲,如《尚书》中的《虞书》和《夏书》。这些篇章被视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法则,对后世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 扬名于后世: 指司马迁在后世获得了崇高的声誉。司马迁以其卓越的史学成就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成为后世公认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著作《史记》成为了后世学者研究的重要资料,影响了无数人的思想观念和学术研究。
- 冠德于百王: 意味着司马迁的德行和思想超越了历代君王。他的作品不仅记录了历史事实,还提出了许多深刻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他的思想影响了后世的文人学士和政治家,成为他们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 巍巍乎其有成功: 形容司马迁的成就伟大且持久。他的著作《史记》成为了中国古代史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历史研究和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焕乎其有文章也: 指司马迁的文章充满智慧和才华。《史记》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记载,它还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和艺术价值。它展示了司马迁对人性、社会和文化的深刻理解,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