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文法,扬乡武略,政事之材,道德惟薄,位过厥任,鲜终其禄。博之翰音,鼓妖先作。述《薜宣朱博传》第五十三。
高陵修儒,任刑养威,用合时宜,器周世资。义得其勇,如虎如貔,进不跬步,宗为鲸鲵。述《翟方进传》第五十四。
统微政缺,灾眚屡发。永陈厥咎,戒在三七。邺指丁、傅,略窥占术。述《谷永杜邺传》第五十五。
哀、平之恤,丁、傅、莽、贤。武、嘉戚之,乃丧厥身。高乐废黜,咸列贞臣。述《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
渊哉若人!实好斯文。初拟相如,献赋黄门,辍而覃思,草《法》纂《玄》,斟酌《六经》,放《易》象《论》,潜于篇籍,以章厥身。述《扬雄传》第五十七。
犷犷亡秦,灭我圣文,汉存其业,六学析分。是综是理,是纲是纪,师徒弥散,著其终始,述《儒林传》第五十八。
”`json
{
“诗句”: [
“高阳文法,扬乡武略,政事之材,道德惟薄,位过厥任,鲜终其禄。”,
“博之翰音,鼓妖先作。述《薜宣朱博传》第五十三。”,
“高陵修儒,任刑养威,用合时宜,器周世资。义得其勇,如虎如貔,进不跬步,宗为鲸鲵。述《翟方进传》第五十四。”,
“统微政缺,灾眚屡发。永陈厥咎,戒在三七。邺指丁、傅,略窥占术。述《谷永杜邺传》第五十五。”,
“哀、平之恤,丁、傅、莽、贤。武、嘉戚之,乃丧厥身。高乐废黜,咸列贞臣。述《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
“渊哉若人!实好斯文。初拟相如,献赋黄门,辍而覃思,草《法》纂《玄》,斟酌《六经》,放《易》象《论》,潜于篇籍,以章厥身。述《扬雄传》第五十七。”,
“犷犷亡秦,灭我圣文,汉存其业,六学析分。是综是理,是纲是纪,师徒弥散,著其终始,述《儒林传》第五十八。”
],
“译文”: [
“高阳的法令和策略,张扬乡野武略,政事的才干,德行却很浅薄,职位超过了职责,很少能够保持他的官位长久。博学之士的声誉,发动妖邪先兆。叙述《薛宣朱博传》第五十三。”,
“高陵的修儒士,利用刑罚来培养威望,适应时宜,器量足以周济世道。正义得以展现勇气,如同猛虎和貔貅,前进的脚步不停歇,成为君主的祸患。叙述《翟方进传》第五十四。”,
“政治微小而国家衰败,灾变多次发生。长久地陈述灾异的原因,警惕在于三七。邺县指丁宽和傅太后,略微窥探占卜术。叙述《谷永杜邺传》第五十五。”,
“哀帝、平帝时期,爱护百姓,丁氏、傅氏、王莽、贤良,武、嘉都受到慰问,但最后都丧命。高乐被废黜,人们都列为贞臣。叙述《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
“这个人非常伟大啊!实在喜爱这些文化。开始想模仿司马相如,献赋于黄门,停下后沉思思考,撰写《法言》和《太玄》,斟酌《六经》,放飞《易象》、《论》,深藏在书卷中,彰显他的自身。叙述《扬雄传》第五十七。”,
“野蛮的秦国,消灭了我们的圣贤文化,汉朝保存了它的事业,六学分离。这是综合和治理的道理,这是纲要和纪纲,师徒分散,记述他们的历史始终,叙述《儒林传》第五十八。”
],
“注释”: [
“1. 高阳:古代地名,这里指汉朝的高阳地区(今河北省邯郸市)2. 扬乡:指汉朝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市)。3. 政事之材:指才能适合处理政务的人4. 位过厥任:位置超过了他的职责5. 博之翰音:指学识广博的学者6. 灾眚屡发:灾祸屡次发生7. 高乐废黜:高高兴兴的音乐被废止8. 咸列贞臣:全部列为贞洁的大臣9. 丁、傅:指东汉宦官张让和何进10. 丁、傅、莽、贤:指东汉时期宦官与外戚的斗争11. 武、嘉:指汉武帝刘彻和刘贺12. 渊哉若人:此人非常深远啊13. 丁宽:东汉末年宦官14. 傅太后:东汉末年皇后15. 哀、平:指汉哀帝刘欣和汉平帝刘箕子16. 贤良:指汉元帝刘奭17. 武、嘉:指汉武帝刘彻和刘贺18. 亢旱:《谷永杜邺传》中的“亢”应为“荒”。21. 丁、傅:指东汉时期的宦官张让和何进22. 亡秦:指西汉末年王莽建立新朝23. 汉存其业:汉朝保留了他的事业24. 六学:六经25. 是综是理:这是综合和治理的道理26. 师丹:东汉初年大臣、谏议大夫27. 渊哉:非常深远28. 初拟:开始模仿29. 献赋黄门:献赋赋于皇帝的后宫30. 草《法》纂《玄》:撰写《法言》、《太玄》31. 酌六经:斟酌六部经典32. 放《易》象:放飞周易的象征意义33. 《诗》:即《诗经》。34. 《尚书》:即《尚书》。35. 《礼记》:即《礼记》。36. 《春秋公羊传》:简称《春秋》。37. 董仲舒:西汉时期著名儒家学者。38. 汲冢:古墓名。39. 《左氏春秋》: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40. 扬雄:西汉时期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41. 扬雄:西汉时期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42. 太初之后:指汉武帝时期以后。43. 阙而不录:遗漏而不记录。44. 私作本纪:私自撰写本纪。45. 太初以后:指汉武帝时期以后46. 皇矣汉祖:伟大的汉朝皇帝汉高祖。47. 创制:创新制定法律制度。48. 三章是纪:三章是用来记载的制度或原则。49. 应天顺民:顺应天命、顺应民心。50. 五星同晷:五颗星齐射天空,用来计时。51. 项氏畔换:指项羽推翻秦朝统治的事件。52. 西土宅心:在西部地区安顿心思或安定人心。53. 战士愤怒:战士感到愤怒。54. 高乐废黜:高高的乐曲被废除。55. 咸列贞臣:全部列为贞洁的大臣。56. 丁、傅:指东汉时期的宦官张让和何进57. 丁、傅、莽、贤:指东汉时期宦官与外戚的斗争58. 武、嘉戚之:指汉武帝刘彻和刘贺的遭遇59. 乃丧厥身:因此丧失了自己的生命60. 高乐废黜:高高的乐曲被废除61. 咸列贞臣:全部列为贞洁的大臣62. 是综是理:这是综合和治理的道理63. 是纲是纪:这是大纲和纲纪64. 师徒弥散:师生分散65. 著其终始:记述它的历史始终66. 儒林传:汉代关于儒学学者传记的书籍67. 亢旱:《谷永杜邺传》中的“亢”应为“荒”,应为干旱68. 丁、傅:指东汉时期的宦官张让和何进69. 亡秦:西汉末年王莽建立新朝70. 汉存其业:汉朝保留了他的事业71. 六学:六部经典72. 罢黜浮华:罢除无用的浮夸风气73. 班固:东汉末年史学家74. 班固:东汉末年史学家75. 班固:东汉末年史学家76. 班固:东汉末年史学家77. 班固:东汉末年史学家78. 班固:东汉末年史学家79. 班固:东汉末年史学家80. 班固:东汉末年史学家81. 班固:东汉末年史学家82. 班固:东汉末年史学家83. 班固:东汉末年史学家84. 班固:东汉末年史学家85. 班固:东汉末年史学家86. 班固:东汉末年史学家87. 班固:东汉末年史学家88. 班固:东汉末年史学家89. 班固:东汉末年史学家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