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朝夕,先树一表东方,操一表却去前表十步,以参望日始出北廉。日直入,又树一表于东方,因西方之表以参望日,方入北廉则定东方。两表之中,与西方之表,则东西之正也。日冬至,日出东南维,入西南维。至春、秋分,日出东中,入西中。夏至,出东北维,入西北维,至则正南。欲知东西、南北广袤之数者,立四表以为方一里歫,先春分若秋分十余日,从歫北表参望日始出及旦,以候相应,相应则此与日直也。辄以南表参望之,以入前表数为法,除举广,除立表袤,以知从此东西之数也。假使视日出,入前表中一寸,是寸得一里也,一里积八千寸,得从此东万八千里。视日方入,入前表半寸,则半寸得一里,半寸而除一里积寸,得三万六千里,除则从此西里数也。并之东西里数也,则极径也。未春分而直,已秋分而不直,此处南也。未秋分而直,已春分而不直,此处北也。 分、至而直,此处南北中也。从中处欲知中南也,未秋分而不直,此处南北中也。 从中处欲知南北极远近,从西南表参望日,日夏至始出与北表参,则是东与东北表等也。正东万八千里,则从中北亦万八千里也。倍之,南北之里数也。其不从中之数也,以出入前表之数益损之,表入一寸,寸减日近一里,表出一寸,寸益远一里。欲知天之高,树表高一丈,正南北相去千里,同日度其阴,北表一(二? )尺,南表尺九寸,是南千里阴短寸,南二万里则无景,是直日下也。阴二尺而得高一丈者,南一而高五也,则置从此南至日下里数,因而五之,为十万里,则天高也。若使景与表等,则高与远等也。

淮南子·天文训

先竖立一个表在东方,手持另一个表后退十步,以观察太阳从东北升起。当太阳正入时,又竖立一个表在东方,根据西面那个表来观测太阳,当太阳正入时确定东方的位置。两个表中的中点位置,与西面的表相对应,就是东西方向的正线。冬至时,日出在东南的维星之下,进入西南的维星;春、秋分时,日出在东面的中央,进入西面的中央;夏季,日出在东北的维星之下,进入西北的维星。日落时则正好位于正南。要想知道东西南北的方向长度,就要竖起四个表作为一里方,在春秋分前后十几天,从方的北面表上观测日出及日落的时刻,用来测量太阳与地心的距离,距离相等时就表明这时太阳与地心的连线与南北方向垂直。然后以南面的表观测太阳,以北面表上观测到的太阳高度为标准来计算,除以立表的长度就能知道从这个方向出发东西的宽度。假设太阳出时,进入前表中一寸,那么一寸就代表一里;一里积八千寸,由此可得知从此向东八千里。如果太阳刚入时,进入前表半寸,半寸表示一里,半里除以一里积寸,就可得到三千六百里,除以此即得从这里向西的里数。把东西的里数加起来,就是极径了。如果在春季分的时候直线,在秋季分的时候就不直线了,这说明此时此地是南方。如果在秋季分的时候直线,在春季分的时候就不直线了,这说明此时此地是北方。春秋二分时直线,说明此时此地南北方向中间。要从中间位置想要知道南边或北边的远近,就从西南方向观测太阳,当太阳在夏至时出现于北表上,这时太阳相对于北表正处在正东方向的八千里处。如果将这八个千里的路程除以南北向的间距,就可以知道南北方向的里数了。如果中间位置不在这八个千里之间,就用出入前表的距离来加减,当表进入一寸,一寸的距离就减少了一里,当表退出一寸,一寸的距离就增加了一里。如果想要知道天空的高度,就树立一个表高十丈,正南北相去千里,在同一时刻观测太阳的阴面,北表一(二?)尺,南表九寸,这是南面千里阴面缩短了一寸,南边两万里就没有影子了,说明太阳已经落下了。阴面二尺就达到十丈的高度了,南边一里而高五里,那就应该把从这里向南到达日落时的里数计算出来,再乘以五倍,就是十万里,那就是天空的高度。如果太阳与地面的表影等长的话,那高度和距离也相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