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所居,日为德,辰为刑。德,纲日自倍因,柔日徙所不胜。刑,水辰之木,木辰之水,金、火立其处。凡徙诸神,朱鸟在太阴前一,钩陈在后三,玄武 在前五,白虎在后六,虚星乘钩陈而天地袭矣。凡日,甲刚乙柔,丙刚丁柔,以至于癸。木生于亥,壮于卯,死于未,三辰皆木也。火生于寅,壮于午,死于戌,三辰皆火也。土生于午,壮于戌,死于寅,三辰皆土也。金生于巳,壮于酉,死于丑,三辰皆金也。水生于申,壮于子,死于辰,三辰皆水也。故五胜生一,壮五,终九。五九四十五,故神四十五日而一徙,以三应五,故八徙而岁终。凡用太阴,左前刑 ,右背德,击钩陈之冲辰,以战必胜,以攻必克。欲知天道,以日为主,六月当心,左周而行,分而为十二月,与日相当,天地重袭,后必无殃。

”`
淮南子·天文训

太阴所居,日为德,辰为刑。德,纲日自倍因,柔日徙所不胜。刑,水辰之木,木辰之水,金、火立其处。凡徙诸神,朱鸟在太阴前一,钩陈在后三,玄武 在前五,白虎在后六,虚星乘钩陈而天地袭矣。凡日,甲刚乙柔,丙刚丁柔,以至于癸。木生于亥,壮于卯,死于未,三辰皆木也。火生于寅,壮于午,死于戌,三辰皆火也。土生于午,壮于戌,死于寅,三辰皆土也。金生于巳,壮于酉,死于丑,三辰皆金也。水生于申,壮于子,死于辰,三辰皆水也。故五胜生一,壮五,终九。五九四十五,故神四十五日而一徙,以三应五,故八徙而岁终。凡用太阴,左前刑 ,右背德,击钩陈之冲辰,以战必胜,以攻必克。欲知天道,以日为主,六月当心,左周而行,分而为十二月,与日相当,天地重袭,后必无殃。

译文:
在太阴所居的十二地支中,太阳象征德行,辰宿象征刑罚。德行是日柱自身倍增、月柱相加的结果;刑罚则是水和木的组合、火和金的位置所在。所有神灵的运行序列和位置都以太阳为标准。

赏析:
《淮南子》是一部集先秦诸子百家之大成的哲学著作,其中《天文训》部分详细记载了关于天文现象及其与五行、阴阳等自然规律的关系。《天文训》中对天象的观察和分析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宇宙自然现象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本文通过对《淮南子·天文训》的解读,展现了古代人们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探索和总结,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对于自然和社会现象之间关联的认识水平。通过这段文本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天文文化知识,也能进一步领悟古人对于宇宙自然的敬畏之心和探索精神。

注释:

  1. 太阴:指月亮,这里特指月相变化。
  2. 日为德(德):表示太阳具有道德的象征意义。
  3. 辰为刑:辰宿是古代天文学中用来代表方位的星宿,这里指辰宿象征着刑罚。
  4. 纲:连接的意思,表示相互关系或联系。
  5. 自倍因:指自我增强或累积的过程。
  6. 移所不胜:指移动到无法承受的位置或者状态。
  7. 朱鸟:古神话中的吉祥鸟,这里代指太阳。
  8. 勾陈:古代帝王战车上的旗帜,这里指天空中的固定星宿。
  9. 玄武:指北方的星座玄武七星。
  10. 白虎:指西方的星座白虎七星。
  11. 虚星:星名,位于钩陈之上的星宿。
  12. 甲、乙、丙、丁:天干,分别代表天干的第一个字。
  13. 木、火、土、金、水:地支,分别对应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元素。
  14. 三辰:指北斗七星中的三个星宿。
  15. 勾陈在后三:勾陈星宿位于北斗七星后方的三个星宿。
  16. 钩陈在前五:钩陈星宿位于北斗七星前方的五个星宿。
  17. 朱鸟在太阴前一:即朱鸟星宿在月亮之前的一个星宿位置。
  18. 虚星乘钩陈而天地袭矣:虚星在钩陈星宿上方,使得天地和谐平安。
  19. 日主、月主:指日月五星在天体运动中的中心位置。
  20. 太阴所居十二地支:指月亮运行经过的地支周期。
  21. 五月建寅:指农历五月时太阳到达寅位。
  22. 辰戌:古代地支中的两个地支组合,代表时间点。
  23. 辰戌之间:指辰位与戌位之间的时间段。
  24. 辰戌丑未:传统地支周期的最后四个地支。
  25. 三十九年一度:一年中有三次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
  26. 二十四节气:古代中国划分季节的方法。
  27. 六十甲子:六十个天干地支组合而成的纪年法。
  28. 五胜生一:五行中相生的关系中,第五种元素产生第一种元素。
  29. 壮五、终九:指从初开始到结束共九次循环。
  30. 太白元始以正月建寅:太白星在冬至日出现于正北方向。
  31. 建寅:指农历正月,太阳到达寅位。
  32. 六月当心:指夏季的六个月里,太阳处于核心位置。
  33. 周行二十八分度之一:太阳绕地球一周大约二十八度。
  34. 二十八岁而周:太阳绕地球运行需要二十年的时间。
  35. 二百四十日而入:太阳每过二百四十天进入黄道带。
  36. 二百四十日而入:太阳每过二百四天再次进入黄道带。
  37. 入百二十日而夕出西方:太阳每经历一百二十天从西向东移动。
  38. 二百四十日而入:太阳每过二百四天再次进入黄道带。
  39. 入三十五日而复出东方:太阳每经历三十五天从东向西移动。
  40. 出以辰戌:指太阳在冬季的黄昏时分出现在南方或北方的地平线上。
  41. 入以丑未:指太阳在夏季的黄昏时分出现在南方或北方的地平线上。
  42. 天地和顺平安:指天气晴朗,气候适宜,没有自然灾害或人为干扰的发生。
  43. 天地不和则灾至:反之则没有灾害发生。
  44. 天地和顺平安:指自然界和社会环境和谐稳定,没有冲突和混乱。
  45. 天地不和则灾至:反之则社会动荡不安,可能出现各种自然灾害或人为灾难。
  46. 钩陈在后三:指北斗七星中的第三颗星宿。
  47. 玄武 在前五:指北斗七星中的第五颗星宿。
  48. 白虎在后六:指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星宿。
  49. 虚星乘钩陈而天地袭矣:虚星在钩陈星宿上方,使得天地和谐平安。
  50. 甲刚乙柔:甲、乙均为地支中的天干,分别代表阳刚与阴柔。
  51. 丙刚丁柔:丙、丁均为地支中的天干,分别代表阳刚与阴柔。
  52. 癸:古代天干的第九个字,代表阴气最盛的状态。
  53. 木生于亥:古代地支中的第三个字代表木的属性,“亥”代表冬木。
    54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