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曰规,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三月而为一时,故祭祀三饭以为礼,丧纪三 踊以为节,兵重三罕以为制。以三参物,三三如九,故黄钟之律九寸而宫音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故黄钟之数立焉。黄者,土德之色;钟者,气之所钟也。日冬至德气为土,土色黄,故曰黄钟。律之数六,分为雌雄,故曰十二钟,以副 十二月。十二各以三成,故置一而十一,三之,为积分为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黄钟大数立焉。凡十二律,黄钟为宫,太蔟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徵,南吕为 羽。物以三成,音以五立,三与五如八,故卵生者八窍。律之初生也,写凤之音,故音以八生。黄钟为宫,宫者,音之君也。故黄钟位子,其数八十一,主十一月。下生林钟。林钟之数五十四,主六月,上生太蔟。太蔟之数七十二,主正月,下生南吕。南吕之数四十八,主八月,上生姑洗。姑洗之数六十四,主三月,下生应钟。应钟之数四十二,主十月,上生蕤宾,蕤宾之数五十七,主五月,上生大吕。大吕之数七十六,主十二月,下生夷则。夷则之数五十一,主七月。上生夹钟。 夹钟之数六十八,主二月,下生无射。无射之数四十五,主九月,上生仲吕。仲吕之数六十,主四月,极不生。徵生宫,宫生商,商生羽,羽生角,角生姑洗,姑洗生应钟,比于正音,故为和。应钟生蕤宾,不比正音,故为缪。日冬至,音比林钟,浸以浊。日夏至,音比黄钟,浸以清。以十二律应二十四时之变,甲子,仲吕之徵也;丙子,夹钟之羽也;戊子,黄钟之宫也;庚子,无射之商也;壬子,夷则之角也。古之为度量轻重,生乎天道。黄钟之律修九寸,物以三生,三九二十七,故幅广二尺七寸。音以八相生,故人修八尺,寻自倍,故八尺而为寻。有形则有声,音之数五,以五乘八,五八四十,故四丈而为匹。匹者,中人之度也。 一匹而为制。秋分蔈定,蔈定而禾熟。律之数十二,故十二蔈而当 一粟,十二粟而当一寸。律以当辰,音以当日,日之数十,故十寸而为尺,十尺而为丈。其以为量,十二粟而而当一分,十二分而当一铢,十二铢而当半两。衡有左右,因倍之,故二十四铢为一两,天有四时,以成一岁,因而四之,四四十 六,故十六两而为一斤。三月而为一时,三十日为一月,故三十斤为一钧。四时而为一岁,故四钧为一石。其以为音也,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为六十音,因而六之,六六三十六,故三百六十音以当一岁之日。

《淮南子·天文训》译文

原文: 道曰规,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三月而为一时,故祭祀三饭以为礼,丧纪三踊以为节,兵重三罕以为制。以三参物,三三如九,故黄钟之律九寸而宫音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故黄钟之数立焉。黄者,土德之色;钟者,气之所钟也。日冬至德气为土,土色黄,故曰黄钟。律之数六,分为雌雄,故曰十二钟,以副十二月。十二各以三成,故置一而十一,三之,为积分为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黄钟大数立焉。凡十二律,黄钟为宫,太蔟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徵,南吕为羽。物以三成,音以五立,三与五如八,故卵生者八窍。律之初生也,写凤之音,故音以八生。黄钟为宫,宫者,音之君也。故黄钟位子,其数八十一,主十一月。下生林钟。林钟之数五十四,主六月,上生太蔟。太蔟之数七十二,主正月,下生南吕。南吕之数四十八,主八月,上生姑洗。姑洗之数六十四,主三月,下生应钟。应钟之数四十二,主十月,上生蕤宾,蕤宾之数五十七,主五月,上生大吕。大吕之数七十六,主十二月,下生夷则。夷则之数五十一,主七月。上生夹钟。夹钟之数六十八,主二月,下生无射。无射之数四十五,主九月,上生仲吕。仲吕之数六十,主四月,极不生。徵生宫,宫生商,商生羽,羽生角,角生姑洗,姑洗生应钟,比于正音,故为和。应钟生蕤宾,不比正音,故为缪。日冬至,音比林钟,浸以浊。日夏至,音比黄钟,浸以清。以十二律应二十四时之变,甲子,仲吕之徵也;丙子,夹钟之羽也;戊子,黄钟之宫也;庚子,无射之商也;壬子,夷则之角也。古之为度量轻重,生乎天道。黄钟之律修九寸,物以三生,三九二十七,故幅广二尺七寸。音以八相生,故人修八尺,寻自倍,故八尺而为寻。有形则有声,音之数五,以五乘八,五八四十,故四丈而为匹。匹者,中人之度也。一匹而为制。秋分蔈定,蔈定而禾熟。律之数十二,故十二蔈而当 一粟,十二粟而当一寸。律以当辰,音以当日,日之数十,故十寸而为尺,十尺而为丈。其以为量,十二粟而而当一分,十二分而当一铢,十二铢而当半两。衡有左右,因倍之,故二十四铢为一两,天有四时,以成一岁,因而四之,四四十 六,故十六两而为一斤。三月而为一时,三十日为一月,故三十斤为一钧。四时而为一岁,故四钧为一石。其以为音也,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为六十音,因而六之,六六三十六,故三百六十音以当一岁之日。

赏析

《淮南子·天文训》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献之一,它不仅涉及天文、历法、数学等科学知识,还蕴含深刻的哲学思想。本文深入探讨了宇宙的起源、阴阳学说以及与之相关的天文知识。以下是对文章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1. 关于宇宙生成和阴阳学说的核心思想
  • 文中描述了宇宙生成的过程,从“道始生虚廓”到“天地先成而地后定”,展现了宇宙从虚无中诞生并逐渐形成的壮丽景象。
  • “清妙之合专易”与“重浊之凝竭难”分别强调了清阳与重浊物质在形成天地过程中的差异及复杂性。
  1. 对阴阳学说的阐述
  • 通过详细解释“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指出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万物产生的基础。
  • 使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表述方式,形象地展示了阴阳相互作用生成万物的过程及其规律性。
  1. 关于节气和历法的应用
  • 文章详细讲述了古代天文学家如何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动来确定节气和制定历法的方法。例如,利用月相变化来确定农历中的节日和农事活动。
  1. 对音律的理解和应用
  • 通过对声音的产生机制的阐释(“音以八相生”)以及音律与律管的关系(“以三参物”)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音律的精细观察和理论分析能力。
  • 文章还探讨了音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以及音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五乘八”与“有形则有声”),显示了古代音乐与医学的结合。
  1. 对宇宙结构和自然现象的探索
  • 通过描述太阳的运行周期(“日行二十八分度之一”)和四季的变化(“岁行十三度百一十二分度之五”),展现了古人对天文现象的细致观测和记录能力。
  • 文章还提到了“太白元始以正月建寅”,反映了古人对天文星象的重视及其在历法和占卜中的应用。
  1. 对度量衡制度的解释
  • 解释了古代的度量衡制度及其应用方法(“衡有左右,因倍之”),展示了古代社会的计量标准和实际应用情况。
  • 通过描述“一律而生五音”和“十二律而为六十音”的过程,揭示了古代音律学的发展过程及其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淮南子·天文训》不仅是一篇关于天文知识的汇编,更是一篇包含了丰富哲学思想和历史价值的文献。通过对这篇文章的深入阅读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古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成就,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中的思考方式和方法论来指导现代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