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味苦,微寒)黄芩三两(味苦寒)人参三两(味甘温)甘草三两(味甘平)半夏半升(洗,味辛温)生姜三两(切,味辛温)大枣十三枚(掰,味甘温)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后加减法: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
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解析小柴胡汤方与应用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原文节选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译文
伤寒病持续五六天,出现中风症状,表现为往来寒热、胸胁胀痛、食欲不振、心烦意乱、恶心呕吐等。患者可能伴有胸中烦闷但不呕吐、口渴、腹部疼痛、胁下痞块坚硬、心悸、小便不利、身体轻微发热或咳嗽等症状。对于这些症状,应给予小柴胡汤治疗。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味苦,微寒)黄芩三两(味苦寒)人参三两(味甘温)甘草三两(味甘平)半夏半升(洗,味辛温)生姜三两(切,味辛温)大枣十三枚(掰,味甘温)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后加减法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
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赏析
《伤寒论》是古代中医经典之一,其内容涉及诊断、治疗及药物使用等多方面知识。本篇讨论了伤寒病的辨证论治,特别是对小柴胡汤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小柴胡汤主要用于治疗外感病中出现的一系列复杂症状,如往来寒热、胸胁胀痛、心烦意乱等。通过分析患者的脉象和症状,医生可以判断是否需要使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此外,文中还提到了根据不同症状的加减法,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