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
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
太阳病,先下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得里未和,然后复下之。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主之。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是中医经典之一,其中详细论述了各种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下面将逐句解读原文:

  1. 汗家重发汗:经常出汗的人再次大量出汗,会导致身体虚脱,出现恍惚心乱的症状。这是因为频繁的汗出会损伤体内的津液和阳气,导致心气不足。

  2. 必恍惚心乱:由于心气不足,患者会感到精神恍惚,无法集中注意力,思维混乱。

  3. 小便已阴疼:指在大量出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道疼痛的症状。这可能是由于肾阳受损,不能正常温煦膀胱所致。

  4. 与禹余粮丸:根据原文,建议使用禹余粮丸来治疗这种症状。但请注意,这个方剂在原著中并没有记载,可能是后世的衍文或医圣确实给出了方子,但后来遗失了。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的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汗家再次大量出汗可能导致的心气不足、恍惚心乱以及尿道疼痛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提示我们在治疗时应特别注意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变化,避免过度发汗,以免加重病情。同时,也提醒读者在阅读古代文献时,应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