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味甘平)泽泻一两六铢半(味酸咸)茯苓十八铢(味甘平)桂半两(去皮,味辛热)白术十八铢(味甘平)
右五味为末,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茯苓甘草汤方
茯苓二两(味甘平)桂枝二两(去皮,味辛热)生姜三两(切,味辛温)甘草一两(炙,味甘平)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解析五苓散与小青龙汤在治疗太阳病中的应用

  1. 五苓散方剂组成与功效
  • 猪苓、泽泻、茯苓、桂枝、白术
  • 温补胃气,调和水湿
  • 适用于大汗后胃中干燥及烦躁不得眠患者
  • 五味药配伍,增强疗效
  1. 小青龙汤方剂组成与功效
  • 猪苓、桂枝、生姜、甘草、大枣
  •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 适用于心烦口渴及小便不利患者
  • 药物组合,针对性强
  1. 五苓散与小青龙汤适用证辨析
  • 五苓散:用于大汗出后胃中干,烦躁不得眠
  • 小青龙汤:用于心烦口渴及小便不利
  • 两者区别:五苓散侧重于温补胃气,小青龙汤侧重于解表散寒
  1. 五苓散与小青龙汤临床应用比较
  • 五苓散:适用于大汗出后胃中干燥及烦躁不得眠
  • 小青龙汤:适用于心烦口渴及小便不利
  • 两者结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1. 伤寒论中其他相关方剂分析
  • 麻黄汤:用于外感风寒兼有里热者
  • 大青龙汤:用于表不解兼有水气者
  • 小柴胡汤:用于少阳病兼阳明病者
  1. 伤寒论学习与实践建议
  • 深入学习原文,理解方剂组成与功效
  • 结合临床案例,体会方剂应用
  • 关注现代研究进展,拓宽知识视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