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味甘平)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白术二两(昧苦甘温)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芍药三两(味酸,微寒)甘草三两(炙,味甘平)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味辛热)
以上三味,以水伍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服。(疑非仲景意)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六两(味甘平)人参一两(味甘温)甘草二两(炙,味甘平)干姜一两半(味辛热)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味辛热)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解析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及其应用

  1. 方剂组成与功效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 温阳健脾,利水降冲
  • 主治心下逆满,头眩,身疼痛
  1. 方剂配伍与药效
  • 茯苓、桂枝通阳化饮
  • 白术健脾制水
  • 甘草助桂以通阳
  1. 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 误用汗、吐、下后心下逆满
  • 心下逆满,头眩,身疼痛
  • 发汗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
  1. 现代研究与药理作用
  • 利尿、镇痛、祛痰等
  • 对组织器官水肿和炎症影响
  1. 方剂演变与现代应用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演变
  • 现代中医实践中的应用
  1. 注意事项与禁忌
  • 外感病误用汗、吐、下法
  • 虚证患者慎用
  1. 结语与总结
  • 方剂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
  • 方剂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