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干姜附子汤方
干姜一两(味辛热)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味辛热)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麻黄四两(去节,味甘温)杏仁五十个(去皮尖,味甘温)甘草二两(炙,味甘平)石膏半斤(碎,绵裹,味甘寒)
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黄耳杠。
以下是对《伤寒论》中相关诗句的逐句翻译:
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翻译: 大剂量泻药后,再次发汗而小便不畅,这是由于津液丢失所致。如果此时不治疗,只要小便通利,病情自然会痊愈。
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
翻译: 泻药之后,再次发汗会导致身体发冷,脉搏微弱细涩。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翻译: 泻药之后,再次发汗,导致白天烦躁不安、夜间安静、不呕吐、不口渴、无外感表证、脉象沉微、体温不高。这种情况下,可以用干姜附子汤治疗。
干姜附子汤方
成分: 干姜一两(味辛热)、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味辛热)。
制备方法: 将上述两味药材,加入三升水,煮至一升,去滓后,立即服用。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翻译: 如果发汗后出现身体疼痛,脉象沉迟,则可以使用桂枝加大黄和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的新加汤来治疗。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
翻译: 如果在发汗后出现气喘,但没有发烧,可以服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进行治疗。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成分: 麻黄四两(去节,味甘温)、杏仁五十个(去皮尖,味甘温)、甘草二两(炙,味甘平)、石膏半斤(碎,绵裹,味甘寒)。
制备方法: 将上述四种药材,加入七升水,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通过这些注释和译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伤寒论》中的文本内容及其意义。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