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则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牡蛎五两(熬,味酸咸)龙骨四两(味甘平)大枣十二枚(掰)蜀漆三两(洗去腥,味辛平)
右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诗句】
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则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译文】
太阳病中风,用火法逼出汗来治疗,导致邪风与火势相合,血液运行失常,失去正常规律。因为阳气过盛,会想要吐血;阴虚不能制约水液,会导致小便难以排出。由于阴阳皆衰虚枯竭,身体会变得干燥。只是头部出汗,颈部以下的部位出汗。腹部胀满且轻微喘息,口干咽燥,有时甚至不大便,如果持续下去会有谵语现象,更严重的会出现呕吐,手脚躁动不安,搓揉衣服触摸床铺等症状,如小便通利的就可以治疗了。
【注释】
- 伤寒脉浮:中医术语,指脉搏浮紧。
- 亡阳:指因大汗、吐泻等原因导致阳气大量外泄。
- 惊狂:指精神错乱,狂躁妄动。
-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因火攻导致的阳虚症状。
-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方:具体的药物配方。
- 形作伤寒:形容身体出现类似伤寒的症状。
- 弱:指身体虚弱。
- 解之当汗出:意思是解除这些病症时应该出汗。
- 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形容身体出现类似伤寒的症状时,但脉搏并不表现出紧张或强硬的状态,而是表现为柔弱无力。
- 弱者必渴:身体虚弱的人一定口渴。
- 被火者必谵语:遭受火攻的人一定会说胡话。
- 解之当汗出:意思是解除这些病症时应该出汗。
- 愈:痊愈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治疗太阳病的一种论述。通过分析病人的症状和脉象,张仲景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疗方法。其中,“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是针对因火攻导致阳虚的病人所设。此方旨在通过调和阴阳、补充气血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同时,诗歌中还反映了中医对于人体生理状况的深刻理解和细致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