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化之纪,气协天休,德流四政,五化齐修。其气平,其性顺,其用高下,其化丰满,其类土,其政安静,其候溽蒸,其令湿,其脏脾,脾其畏风,其主口,其谷稷,其果枣,其实肉,其应长夏,其虫倮,其畜牛,其色黄,其养肉,其病否,其味甘,其音宫,其物肤,其数五。
审平之纪,收而不争,杀而无犯,五化宣明。其气洁,其性刚,其用散落,其化坚敛,其类金,其政劲肃,其候清切,其令燥,其脏肺,肺其畏热,其主鼻,其谷稻,其果桃,其实壳,其应秋,其虫介,其畜鸡,其色白,其养皮毛,其病咳,其味辛,其音商,其物外坚,其数九。
静顺之纪,藏而勿害,治而善下,五化咸整。其气明,其性下,其用沃衍,其化凝坚,其类水,其政流演,其候凝肃,其令寒,其脏肾,肾其畏湿,其主二阴,其谷豆,其果栗,其实濡,其应冬,其虫鳞,其畜彘,其色黑,其养骨髓,其病厥,其味咸,其音羽,其物濡,其数六。
诗句一:“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
译文:在《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备化之纪”是指木德周行、阳舒阴布的时期,此时五气调和、万物生长。其特征是气候温和、五化和谐、五脏脾功能正常、人体应于长夏、虫应倮、畜牛等生物繁盛。这段描述体现了自然界与人体脏腑之间的密切关系和相互影响。
诗句二:
译文:在《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其气平”意味着此时气候稳定、阴阳平衡,人体的脏腑功能也处于最佳状态。这个时期的气候特点是湿热蒸腾,人体应于湿土,脾的功能旺盛。这里的“其性顺”描述了脾的顺应自然变化的特性,使得脾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诗句三:
译文:在《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其用高下”指的是此时人体脏腑功能的不同表现。如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主宣降等功能的正常发挥,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而“其化丰满”则是指这些脏腑功能的协调运作,使得人体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维持生命活动的平衡。
赏析: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解读其中的诗句,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自然界与人体脏腑之间复杂而精妙的关系。从“备化之纪”到“静顺之纪”,每个阶段都蕴含着对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重要启示。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维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