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流之纪,是谓反阳,藏令不举,化气乃昌,长气宣布,蛰虫不藏,土润水泉减,草木条茂,荣秀满盛。其气滞,其用渗泄,其动坚止,其发燥槁,其脏肾,其果枣杏,其实濡肉,其谷黍稷,其味甘咸,其色黅玄,其畜彘牛,其虫鳞倮,其主埃郁昏翳,其声羽宫,其病痿厥坚下,从土化也。少羽与少宫同,上官与正宫同。其病癃闭,邪伤肾也。埃昏骤雨,则振拉摧拔,眚于一,其主毛显狐狢,变化不藏。
故乘危而行,不速而至,暴疟无德,灾反及之,微者复微,甚者复甚,气之常也。
发生之纪,是谓启陈,土疏泄,苍气达,阳和布化,阴气乃随,生气淳化,万物以荣。其化生,其气美,其政散,其令条舒,其动掉眩巅疾,其德鸣靡启坼,其变振拉摧拔,其谷麻稻,其畜鸡犬,其果李桃,其色青黄白,其味酸甘辛,其象春,其经足厥阴少阳,其脏肝脾,其虫毛介,其物中坚外坚,其病怒。太角与上商同。上征则其气逆,其病吐利。不务其德,则收气复,秋气劲切,甚则肃杀,清气大至,草木凋零,邪乃伤肝。
【注释】“五运”指的是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对应于《黄帝内经》中的五行学说。
- 枯流之纪:
- 含义:指水流枯竭的时期。
- 特点:此时期的气候特点是反阳气,导致藏令不举,化气昌盛。长气宣布,但蛰虫不藏,说明自然界开始复苏,生机勃勃。
- 脏腑:此时期对应的是肾脏。
- 果实与动物:对应的是枣(果)和杏(果),以及濡肉(畜)即猪。
- 谷物与味道:黍稷(谷)味甘咸,其色为黑玄。
- 动物特性:鳞倮类动物。
- 主要症状:此阶段的主要疾病为痿厥坚下,从土化。
- 少羽与少宫:
- 含义:指较少或较弱的状态。
- 与正宫关系:与正宫的关系相同,表示少羽和少宫在五运中处于较弱的状态。
- 病变特点:上官与正宫同,意味着如果邪气伤及肾则会表现为病变的特点。
- 埃昏骤雨:
- 含义:形容天气变化剧烈,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 气象特征:这种气象现象通常会导致地面的震动和破坏。
- 微者复微,甚者复甚:
- 含义:指疾病的发展和变化有时是渐进性的,有时则突变。
- 疾病发展规律:这反映了人体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反应速度。
译文
随着季节的推移,气候的变化也会影响人体的健康,特别是当人体与当下的“五运”之气相同时、不足时或太过时,都会产生不同的健康问题。例如,在枯流之纪,由于反阳导致肾脏受损,进而影响化气的正常运行,引发各种疾病。而少羽与少宫的情况,则反映了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平衡和五行相生相克原则。这些理论不仅解释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也为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深入理解《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可以更好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掌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黄帝内经》作为中华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和丰富的医疗实践至今仍为现代医学所借鉴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