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曦之纪,是谓蕃茂,阴气内化,阳气外荣,炎暑施化,物得以昌。其化长,其气高,其政动,其令明显,其动炎灼妄扰,其德暄暑郁蒸,其变炎烈沸腾,其谷麦豆,其畜羊彘,其果杏栗,其色赤白玄,其味苦辛咸,其象夏,其经手少阴太阳、手厥阴少阳,其脏心肺,其虫羽鳞,其物脉濡,其病笑、疟、疮疡、血流、狂妄、目赤。上羽与正徵同。其收齐,其病痓,上徵而收气后也。暴烈其政,藏气乃复,时见凝惨,甚则雨水霜雹切寒,邪伤心也。
敦阜之纪,是谓广化,厚德清静,顺长以盈,至阴内实,物化充成,烟埃朦郁,见于厚土,大雨时行,湿气乃用,燥政乃辟。其化圆,其气丰,其政静,其令周备,其动濡积并稸,其德柔润重淖,其变震惊、飘骤、崩溃,其谷稷麻,其畜牛犬,其果枣李,其色黅玄苍,其味甘咸酸,其象长夏,其经足太阴、阳明,其脏脾肾,其虫倮毛,其物肌核,其病腹满,四肢不举,大风迅至,邪伤脾也。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篇》是古代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自然界和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揭示了自然界和人体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下面我将逐句解释这首诗,并附上必要的注释。
赫曦之纪,是谓蕃茂。阴气内化,阳气外荣。炎暑施化,物得以昌。其化长,其气高,其政动,其令明显。其动炎灼妄扰,其德暄暑郁蒸,其变炎烈沸腾。其谷麦豆,其畜羊彘,其果杏栗,其色赤白玄,其味苦辛咸。其象夏,其经手少阴太阳、手厥阴少阳。
注释:赫曦之纪指的是夏季,这个时候万物生长繁茂,阳气旺盛,阴气渐消。在夏季,阳气外荣,阴气开始内化,天气炎热,万物得以繁荣昌盛。
敦阜之纪,是谓广化。厚德清静,顺长以盈。至阴内实,物化充成。烟埃朦郁,见于厚土。大雨时行,湿气乃用。燥政乃辟。
注释:敦阜之纪指的是秋季,这个时候大地丰收,农作物成熟。在这个时候,人们应保持厚德清静的生活态度,顺应自然的生长规律,使万物得以充分生长。到了秋天,雨水较多,使得大地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其化圆,其气丰,其政静,其令周备。其动濡积并稸,其德柔润重淖。其变震惊、飘骤、崩溃,其谷稷麻,其畜牛犬,其果枣李,其色黅玄苍,其味甘咸酸。其象长夏,其经足太阴、阳明。
注释:其化圆,意味着农作物的收获圆润丰满;其气丰,说明秋季的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其政静,意味着秋季的政治环境稳定;其令周备,意味着秋季的命令全面而周到。
敦阜之纪的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降雨增多,农作物逐渐成熟,人们需要准备收割。这一时期,人们的活动应该相对平静,不要过度劳累。同时,秋季的果实味道甘甜多汁,适合食用,如红枣、苹果等。
敦阜之纪对应的季节是长夏天,也就是农历六月中旬到七月初。这段时间,天气渐凉但尚未完全转冷,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较大。
敦阜之纪的主要特征是谷物丰收,动物也进入繁殖期。此时人们应注意保护好农作物,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也要关注动物的饲养和疾病防治工作。
敦阜之纪对应的季节是长夏天,也就是说农历六月。这个时期,天气渐凉但尚未完全转冷,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较大。在这个季节里,人们要注意调整饮食,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同时,也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维生素C等营养素,增强身体抵抗力。此外,由于天气变化无常,还需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中暑等问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