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善。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
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势使然也。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
帝曰:其有寿夭乎?
岐伯曰: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小大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气之先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气矣。
帝曰:善。其岁有不病,而脏气不应不用者,何也?
岐伯曰:天气制之,气有所从也。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火见燔焫,革金且耗,大暑以行,欬嚏,鼽衂,鼻窒,疮疡,寒热胕肿。风行于地,尘沙飞扬,心痛、胃脘痛,厥逆鬲不通,其主暴速。
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苍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沧数至,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暴热至,土乃暑,阳气郁发,小便变,寒热如疟,甚则心痛,火行于槁,流水不冰,蛰虫乃见。
《黄帝内经·素问》中的《五常政大论》是一篇探讨自然界与人体健康之间关系的重要文献。在这篇文章中,岐伯详细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的健康和寿命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理解这些影响来指导临床实践。以下是对原文的逐句释义:
- 帝曰:善。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
- 岐伯的回答:岐伯解释说,高下不同的地势决定了气候的不同,从而影响了人体的生化过程和寿命长短。地势的不同导致了气候的差异,而气候的变化又直接影响了人体的健康状态。
- 帝曰:其有寿夭乎?
- 岐伯的回答:岐伯指出,地势的不同会导致气候的偏胜,从而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例如,地势高的地方阳气旺盛,容易导致人体阳气过盛,从而缩短寿命;而地势低的地方阴气较重,容易导致人体阴气过盛,从而延长寿命。
- 帝曰:善。其岁有不病,而脏气不应不用者,何也?
- 岐伯的回答:岐伯解释了为什么在某些年份,即使没有明显的疾病,人体的内脏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这是因为天气的变化会影响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从而导致内脏功能的失调。
- 岐伯曰: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火见燔焫,革金且耗,大暑以行,欬嚏,鼽衂,鼻窒,疮疡,寒热胕肿。风行于地,尘沙飞扬,心痛、胃脘痛,厥逆鬲不通,其主暴速。
- 岐伯的解释:岐伯描述了少阳司天时,即春季,火气旺盛,影响到肺部,导致咳嗽、鼻塞等症状。同时,由于火气过盛,金元素(白色)被消耗,草木受损,甚至出现火灾。此外,大风天气使得尘土飞扬,容易引起心痛、胃脘痛等病症,以及厥逆、浮肿等现象。
- 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苍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沧数至,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暴热至,土乃暑,阳气郁发,小便变,寒热如疟,甚则心痛,火行于槁,流水不冰,蛰虫乃见。
- 岐伯的解释:岐伯描述了阳明司天时,即夏季,燥气旺盛,影响到肝脏,导致眼睛红肿、胁痛等症状。同时,由于燥气过盛,树木枯萎,花草凋零。此外,由于阳气郁结,小便发生变化,出现寒热交替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心痛。火元素(红色)在此时盛行,导致河流干涸,蛰虫出现。
《五常政大论》通过对地理环境与人体健康关系的深入探讨,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它不仅揭示了自然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还强调了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