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同岁会)、辛丑岁(同岁会):上太阴土,中少羽水运,下太阳水,雨化风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一宫。雨化五,寒化一,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苦和,下苦热,所谓药食宜也。
壬申(同天符)、壬寅岁(同天符):上少阳相火,中太角木运,下厥阴木。火化二,风化八,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酸和,下辛凉,所谓药食宜也。
癸酉(同岁会)、癸卯岁(同岁会):上阳明金,中少徵火运,下少阴火,寒化雨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九宫。燥化九,热化二,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温,中咸温,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甲戌(岁会、同天符)、甲辰岁(岁会、同天符):上太阳水,中太宫土运,下太阴土。寒化六,湿化五,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苦温,下苦温,药食宜也。

素问解读:六元正纪大论之同岁会与同天符解析

在探讨《黄帝内经》中关于“六元正纪大论”的学术内容,特别是关于“同岁会”和“同天符”的概念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我们来讨论“同岁会”。这一概念在《黄帝内经》中指的是逢年运之气与岁运之气五行相同,如壬申、壬寅(壬为阳木,即大运)、甲辰、甲戌、庚子、庚午等六年,均属“同岁会”。这种组合体现了一种特殊而重要的气候与五行相合的情况,象征着天地间的和谐统一。在实际操作中,当遇到“同岁会”时,意味着当年的气候变化与自然规律相匹配,对治疗与预防疾病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例如,若壬申年的“同岁会”出现,则提示人们在这一年里应重视木运的特性及其对人体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养生或治疗方案。

“同天符”的概念则是更为高级且具有预测性的气象学术语。根据《黄帝内经》所述,“同天符”特指逢阳年且岁运之气与司天之气相符合的情况。例如,甲辰年和甲戌年都被认为是“同天符”年份,其中甲辰年中,“土运”与“太阴湿土司天”三者一致,形成“天符”。这类年份通常意味着气候较为稳定,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与人类生活的节律相协调。因此,“同天符”不仅反映了天文历法的精确计算,也预示着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适合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活动以及开展各类社会管理与治理工作。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同岁会”与“同天符”在《黄帝内经》中的重要地位。它们不仅是气象学和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更是古代中国对自然规律深刻洞察的结果。通过对这些概念的学习和运用,可以为后世提供宝贵的知识资源,帮助人们在面对自然变化时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