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酉(太一天符)、乙卯岁(天符):上阳明金,中少商金运,下少阴火,热化寒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七宫。燥化四,清化四,热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丙戌(天符)、丙辰岁(天符):上太阳水,中太羽水运,下太阴土。寒化六,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咸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丁亥(天符)、丁巳岁(天符):上厥阴木,中少角木运,下少阳相火,清化热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三宫。风化三,火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辛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戊子(天符)、戊午岁(太一天符):上少阴火,中太徵火运,下阳明金。热化七,清化九,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甘寒,下酸温,药食宜也。
己丑(太一天符)、己未岁(太一天符):上太阴土,中少宫土运,下太阳水,风化清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五宫。雨化五,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甘和,下甘热,药食宜也。

《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是古代中医经典文献之一,主要探讨了气化理论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以下是对其中部分内容的逐句翻译和详细解析:

  • 乙酉(太一天符)、乙卯岁(天符)
  1. 太一天符:“上阳明金,中少商金运,下少阴火” 描述了一年中的气象变化,从金到火的变化。
  2. 乙卯岁(天符):“热化寒化胜复同”,描述了天气变化的趋势。
  • 丙戌(天符)、丙辰岁(天符)
  1. 太一天符:“上太阳水,中太羽水运,下太阴土。” 描述一年的气象变化,从水到火再到土的转变。
  2. 丙辰岁(天符):“上苦热,中咸温,下甘热”,描述了不同部位的感受性。
  • 丁亥(天符)、丁巳岁(天符)
  1. 太一天符:“上厥阴木,中少角木运,下少阳相火,清化热化胜复同。” 描述了一年的气象变化,从木到火的转变。
  2. 丁巳岁(天符):“风化三,火化七,正化度也”,描述了气象变化的次序和程度。
  • 戊子(天符)、戊午岁(大一天符)
  1. 太一天符:“上少阴火,中太徵火运,下阳明金。” 描述了一年的气象变化,从火到金的转变。
  2. 戊午岁(大一天符):“上咸寒,中甘寒,下酸温”,描述了药食的适宜性。
  • 己丑(太一天符)、己未岁(太一天符)
  1. 太一天符:“上太阴土,中少宫土运,下太阳水,风化清化胜复同。” 描述了一年的气象变化,从土到水的转变。
  2. 己未岁(太一天符):“上苦热,中甘和,下甘热”,描述了药食的适宜性。

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中医对于自然界气候变化的理解和应用,还反映了古代医学理论的深厚底蕴。通过对这些文本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的基本理念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