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苦寒。
主齿痛出虫,肉痹,拘急,使人健行,见鬼,多食令人狂走。久服轻身,走及奔马,强志益力通神。一名横唐。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行唐,生海滨,及壅州,五月采子。
案《广雅》云:(上艹下恐)萍,(上艹下阆)(上艹下砀)也。陶宏景云:今方家多作狼蓎,旧作菪。案《说文》无菪蓎字。《史记》淳于意《传》云:灾川王美人怀子而不乳,引以莨荡药一撮,本草图经引,作浪荡,是。

【注释】

神农本草经 · 下品 · 草部 · 莨荡子

味苦寒。

主齿痛出虫,肉痹,拘急,使人健行,见鬼,多食令人狂走。久服轻身,走及奔马,强志益力通神。一名横唐。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行唐,生海滨,及壅州,五月采子。

案《广雅》云:(上艹下恐)萍,(上艹下阆)(上艹下砀)也。陶宏景云:今方家多作狼蓎,旧作菪。案《说文》无菪蓎字。《史记》淳于意《传》云:灾川王美人怀子而不乳,引以莨荡药一撮,本草图经引,作浪荡,是。

【赏析】

莨荡子是一味传统中药,具有很好的祛病保健功能。《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草部的下品,其性味为苦而寒,主要功效有治疗齿痛、出虫、肉痹、拘急、使人健行、见鬼以及多食令人狂走等症状;此外还能让人轻身,行走如飞,并增强人的意志力和体力,通达神明。莨荡子的别名还有“行唐”、“横唐”等,其生长在川谷中。另外,据《名医》记载,莨荡子还可以叫“狼蓎”,而在《史记》淳于意的传中,莨荡子又被称为“灾川王美人”。

在古代医学中,莨荡子常用于治疗一些顽固的疾病,尤其是一些由于风湿引起的疾病。例如,它可以用来治疗齿痛、出虫、肉痹等症状,这是因为它的苦寒性质能够清热燥湿、祛风除湿。同时,莨荡子还能够通经络、舒筋骨,对因气血不畅而导致的痹证、拘急症状有一定的效果。至于使人健行、见鬼等现象,则可能与莨荡子的药物作用有关,也可能与古人对于某些神秘事物的迷信观念有关。

莨荡子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湿、活血止痛等多种功效。同时,它的药用价值也是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和考验而逐渐形成的。在临床应用中,莨荡子可以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