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辛平。
主浸淫,疥搔疽痔,杀三虫(《御览》引云:一名篇竹,《大观本》无文)。生山谷。
《吴普》曰:萹蓄一名蓄辩,一名萹蔓(《御览》)。
《名医》曰:生东菜,五月采,阴干。
案《说文》云:萹,萹(上艹下左工右几)也,(上艹下左工右几),萹也,(上艹下左氵右毒)水萹,(上艹下左氵右毒),读若督。《尔雅》云:竹萹,蓄。郭璞云:似水藜,赤茎节,好生道旁,可食,又杀虫。《毛诗》云:绿竹猗猗。《传》云:竹,萹竹也。韩诗云:,(上艹下左氵右毒),萹(上艹下左工右几)也,石经同。

《神农本草经下品·草部·萹蓄》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约起源于神农氏。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品,分别记载了各种药物的性味、功效和主治病症。《神农本草经下品》主要收录的是一些常用的草药,这些草药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等作用。

诗中提及萹蓄“味辛平”,这描述了其性质温和且不偏于寒凉或温热的特性。这种描述有助于我们理解萹蓄在中医中的基本属性,通常用于治疗与气血运行有关的疾病。此外,“主浸淫,疥搔疽痔,杀三虫”则进一步明确了萹蓄的药效。在现代医学中,疥疮、皮肤瘙痒、痔疮等都是常见疾病,而“杀三虫”可能指的是能够有效对抗寄生虫。

关于萹蓄的生长环境,诗中指出其“生山谷”,表明这种草药多生长在较为湿润的地区,这与它的性味特性相吻合,因为辛温的药物通常需要充足的水分来发挥作用。这一点对于选择适宜种植地点具有重要意义,确保药用植物的品质和疗效。

诗中还提到了两种不同的名称:“一名蓄辩,一名萹蔓”。这表明萹蓄有多个别称,反映了古人对草药多样性的观察和记录。这一现象在中医药学中十分常见,每个草药都可能有多种别名,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药材。

这首诗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关于萹蓄的直观了解,还揭示了中医对草药特性的深刻洞察。从其性味到生长环境,再到不同名称的解析,每一部分都充满了古代智慧的精髓。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药学中的一些基础概念,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