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辛温。
主鬼注蛊毒,啖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虐,去三虫(《御览》引云:一名至掌,《大观本》在水蛭下)。生川谷。
《名医》曰:生大吴江南,赤头足者良。
案《广雅》云:蝍蛆,吴公也。
【注释】:
- 神农本草经·下品·虫鱼部·蜈蚣:古代药物学著作中的分类。下品,指药效次于上等药。虫鱼部,指的是与昆虫和鱼类相关的药材。蜈蚣,是一种爬行动物,身体由许多节构成,通常有毒,被用于中药治疗各种疾病。
- 味辛温:味道辛辣且温暖。
- 主鬼注蛊毒,啖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虐,去三虫:这是描述蜈蚣的主要用途和功效。
- 《御览》引云:一名至掌,《大观本》在水蛭下》:这可能是对蜈蚣另一种称呼的引用或说明。
- 生川谷:生长在江河湖沼等地。
- 《名医》曰:生大吴江南,赤头足者良:这可能是一种民间传统的说法,认为某些地方的蜈蚣品质较好。
- 案《广雅》云:蝍蛆,吴公也:这是根据《广雅》这部古代词典中的记载,将蜈蚣称为“蝍蛆”,并解释其为一种名为“吴公”的动物。
【译文】:
气味辛辣温暖。主要治疗邪气侵入体内导致的恶疾,如蛊毒、各种毒蛇、虫类和鱼类的毒素,能杀死邪恶精怪,具有温通散寒、驱除体内寒湿的作用,可以治疗肠道寄生虫(即三虫)。生长在江河湖泊等地。根据《名医》一书的说法,生长在大吴江以南地区且头部为赤色的蜈蚣质量较好。
【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中医中常见的中药材——蜈蚣的介绍。它描述了蜈蚣的特性、功效以及生长环境等信息,同时也包含了一些古代医学理论和民间说法。从诗中可以看出,蜈蚣不仅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生物,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