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初生时,乃在豫章山。
上叶摩青云,下根通黄泉。
凉秋八九月,山客持斧斤。
我□何皎皎,梯落□□□。
根株已断绝,颠倒严石间。
大匠持斧绳,锯墨齐两端。
一驱四五里,枝叶自相捐。
□□□□□,会为舟船燔。
身在洛阳宫,根在豫章山。
多谢枝与叶,何时复相连。
吾生百年□,自□□□俱。
何意万人巧,使我离根株。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豫章行”是乐府诗的题目,属于《相和歌辞·相和曲》。
- 白杨:一种树木。
- 初:刚,刚刚。
- 生:生长,开始生长。
- 乃:才,刚刚。
- 上叶摩青云:指树叶茂密,遮天蔽日(摩,摩擦、接触;云,天空中的云彩)。
- 下根通黄泉:指树根深入地下,连接着地底的水脉(黄泉,古代传说中地下深处的水。也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 凉秋八九月:指秋天,特别是九月或十月。(凉秋,凉爽的秋天)
- 山客持斧斤:山中的游客手持斧头和柴刀。(山客,山中的游客。持,拿着)
- 何皎皎:何,哪里;皎皎,明亮洁白的样子。(这里可能是“何其明亮洁白”,但具体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 梯落□□□:梯子落下的地方,可能是被砍伐过的痕迹。
- 根株已断绝:根和枝已经分离了。(株,植物的茎或根部;断绝,断开)
- 颠倒严石间:枝叶被压在石头下面。(颠倒,颠倒放置;严,严密、紧密)
- 大匠持斧绳:木匠拿着斧和绳子。(大匠,手艺高超的工匠;持,拿着)
- 锯墨齐两端:用锯子将木材锯成两半。(锯,锯木头;墨,木工常用的量具;齐,整齐划一)
- 一驱四五里:一次就移动四五里地。(驱,移动;四、五,概数)
- 枝叶自相捐:树枝被砍下来。(自相捐,自己相互赠送)
- □□□□□:可能是某个字或词,但由于原文缺失,我们无法确定它的含义,可能需要更多的上下文信息才能解释。(□□□□,这里可能是一个省略号或者是一个具体的字或词)
- 会为舟船燔:可能会成为船只的材料。(会,可能;燔,烧;舟船,船只)
- 身在洛阳宫:指某人身处华丽的宫殿。(身在,身体所在;洛阳宫,古代的一个著名宫殿)
- 根在豫章山:指某人的根还留在豫章山上。(根在,根还在;豫章山,地名)
- 多谢枝与叶:谢谢那些曾经茂盛的枝条和叶子。(多谢,谢谢;枝与叶,指树枝和树叶)
- 何时复相连:什么时候能再次连在一起。(复,再一次;相连,互相连接)
- 吾生百年□:我活到一百岁。(吾生,我的一生;百年,百岁;□,空缺处应填一个字或词)
- 自□□□俱:自然也会随着一起消失。(自,自然;□□□俱,一起消失)
- 何意万人巧:怎么会有这么多人的技巧?(意,意思;巧,巧妙;)
- 使我离根株:让我与根和株分开。(使,让;离,离开;根株,树的根部和树体)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树木从生长到被砍伐,最终化为船只的材料,反映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以及人类对于自然的影响。诗中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树叶比作明亮洁白的月亮,将树根比作连接地底水脉的黄泉等,生动地描绘了树木的形象。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