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皓隐南岳,老莱窜河滨。
颜回乐陋巷,许由安贱贫。
伯夷饿首阳,天下归其仁。
何患处贫苦,但当守明真。

注释:

四皓:指汉初四位隐士,即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他们隐居在南岳衡山,不问世事。

老莱:春秋时楚国隐士,以养亲为重,年老后仍扮作婴儿戏于市中,以示孝顺。

颜回:孔子的弟子,他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许由安贱贫:传说许由是尧舜时代的隐士,他甘于贫穷,认为贫穷是一种美德。

伯夷:商末孤竹君的儿子,因反对武王伐纣而饿死首阳山,被尊为“义士”。

天下归其仁:指他的仁义精神得到了天下人的尊敬。

何患处贫苦:意思是说,即使身处贫困,只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

但当守明真:意思是说,只要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就能够应对一切困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四皓、老莱、颜回、许由等人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对贫富、得失的看法和态度。他们虽然身处社会的边缘,但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不被外界所动摇。这种坚守信仰的精神,使他们成为了后世人们学习的榜样。

诗的第一句“四皓隐南岳,老莱窜河滨。”描绘了四皓和老莱子的隐居生活。他们选择在远离尘嚣的地方生活,不为名利所动,只追求内心的安宁。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深刻理解。

诗的第二句“颜回乐陋巷,许由安贱贫。”则进一步描述了这些隐士们的生活状态。他们虽然住在简陋的巷子里,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他们却乐在其中,因为这是他们追求内心平和的方式。同时,他们也认为这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值得人们效仿。

诗的第三句“伯夷饿首阳,天下归其仁。”则讲述了伯夷的故事。他因为坚持正义而被饿死在首阳山,但他的高尚人格却赢得了天下人的敬仰。这种坚守信仰的精神,使他成为了后世人们心中的楷模。

诗的最后一句“何患处贫苦,但当守明真。”则是对全诗的总结。作者认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就能够应对一切挑战。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这首诗通过描绘四皓、老莱、颜回、许由等人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对贫富、得失的看法和态度。他们的行为和选择,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待生活的正确方式。我们应该从他们的身上学习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