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随栉堕,未寒思厚衣。
四支易懈惓,行步益疏迟。
常恐时岁尽,魂魄忽高飞。
自知百年后,堂上生旅葵。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读懂原诗,然后结合题干要求,对原诗句进行赏析。
“白发随栉堕,未寒思厚衣”,诗人感叹人生易老,岁月匆匆,头发白了,而人却老了。头发白了,是衰老的象征,而年岁未老,却已想到穿厚衣服,这正体现了诗人对年华飞逝的感慨。
“四支(四肢)易懈惓(juàn倦怠、疲倦的意思),行步益疏迟”,这里说的是人老了,腿脚也不如年轻时灵便。这是说人的形体衰老,行动迟缓。
“常恐时岁尽,魂魄忽高飞”,意思是担心自己终有一天会死去。诗人在最后两句表达了自己的生死之念,他怕的是生命结束的时候。
“自知百年后,堂上生旅葵”,这里的意思是自己知道寿命不会很长了,到自己百年之后,堂上的草就该长出野葵花来。
【答案】
译文:
我的头发已经白了,可我还想着穿暖和的衣服;
我的四肢已经不灵活了,走路越来越慢。
我担心年岁将尽,魂魄忽然飞向天空。
我知道自己活不了百年,等到我死的时候,堂上的草就会生出野葵花来。
赏析:
首联“白发随栉堕”一句,写头发变白的情景,“随”字写出了白发随风飘落的样子,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年老体衰、头发变白的形象。“未寒思厚衣”一句,则写年岁尚早,就想着要穿暖和的衣服,表现出作者关心年事的情态。二句一虚一实,虚实相间,互为表里。
颔联“四支易懈倦”一句,写人已老迈无力,“四支”即指人的四肢。“易”字写出了作者身体日渐衰弱的感觉,“懈倦”则写出了作者身体疲惫不堪的情态,与前文的“发白”相呼应。“行步益疏迟”一句,进一步写人年老体弱,行动缓慢,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年老体衰的情态。三句一实一景,互为表里。
颈联“常恐时岁尽”一句,写时间流逝,人生易老。“常恐”一词写出了自己担心年老的情态,“时岁”一词写出了时间的无情与短暂。尾句“魂魄忽高飞”一句,写自己担心年老体衰,魂归天界。这一联既写自己年老体衰的情态,又写了自己对死亡的恐惧之情。
尾联“自知百年后”一句,写自己知道自己不可能长寿,到了百年之后,堂上的草就会生出野葵花来。这里的“堂上”指的是自己的家门,“生旅葵”是指草生得茂盛,“葵”是太阳花,“旅葵”意为草长得非常茂密、茂盛,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对自己寿命短促的担忧。
全诗以白头思衣、四肢懈倦、魂飞天外、堂草生旅葵等意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年老体衰、担心死亡的诗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