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向而击,今吴又见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若此,况莫大诸侯权势十此者乎!
然而天下少安者,何也?大国之王幼在怀衽,汉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数年之后,诸侯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之所置傅归休而不肯住,汉所置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偏置其私人,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之为耶!此时而乃欲为治安,虽尧、舜不能。

【注释】

卷一:宗首

(1)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向而击,今吴又见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若此,况莫大诸侯权势十此者乎!

译文:现在有人密谋让弟弟做皇帝,他的亲哥哥的儿子向西攻击,如今又有了这样的报告啊。天子的年纪正当壮年,他的德行和道义还没有达到顶峰,但他的恩德和恩泽却已经很广了。这样还怎么能够保持天下太平呢?

(2)然而天下少安者,何也?大国之王幼在怀衽,汉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数年之后,诸侯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之所置傅归休而不肯住,汉所置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偏置其私人,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之为耶!此时而乃欲为治安,虽尧、舜不能。

译文:但是为什么天下还是不太平呢?原因就在于那些大诸侯国的国王年纪还小,被朝廷派去辅佐他们的傅和相还在掌握着朝政大权。几年过去了,诸侯王大多都成年了,年轻气盛。朝廷派去的傅和相已经回去休养了,不愿意再留在朝廷里,朝廷派去的相因为生病也被罢免了。他们手下的人也都偏袒自己的私人,像淮南王、济北王那样。这时候还想要实现天下的和平安定,即使是尧舜那样的圣明君主也做不到。

赏析:本诗是贾谊对文帝时政治形势的一种评论与担忧。作者首先分析了当时的政治环境,指出了朝廷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指出汉朝的衰败是必然的,最后以“时而乃欲为治安,虽尧舜不能。”来结束全篇,表达了作者的忧虑之情。

贾谊生活在西汉初年的一个动荡时期。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刘邦入关,推翻了暴秦的统治,建立了汉朝。由于新王朝刚刚建立,许多制度还不完备,加上刘邦本人的出身不高,文化水平不高,所以政权很快落入了功臣手中。功臣们各自为政,中央集权的体制被破坏了。文帝、景帝两朝,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但效果并不明显。文帝晚年,更是宠信宦官赵高,任用田蚡、田胜、邓通等一批贪财无耻的大臣,使得国家更加混乱。贾谊作为太子的老师,对这种局面十分担忧,他写了许多文章,希望文帝能改变这种局面,但文帝却对此置若罔闻。

本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作者首先分析了当时的政治环境,指出了朝廷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接着他又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指出汉朝的衰败是必然趋势,这是大势所趋。最后,他又把这种趋势和当前的形势联系起来,说明即使有圣人出现,要想恢复汉室的强盛也是不可能的。

这首诗语言简练有力,议论明确犀利,感情真挚动人。特别是“时而乃欲为治安”这一句话,既是作者对现实状况的深刻揭示,又是对文帝的强烈劝谏。这种敢于直面现实,敢于批评当政者的胆识和勇气是十分可贵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